瞄准中国:美国重启陆战计划,多域特遣超级陆军剑指亚太?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00:11 1

摘要:在美军“印太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克拉克近日再度发声。他声称,美国陆军正着手组建一支全新的机动部队,以应对“与中国可能爆发的冲突”。克拉克强调,在亚太地区,美军不仅需要灵活机动的地面部队,更需要高精度的导弹系统和全新的跨域作战理念。

在美军“印太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克拉克近日再度发声。他声称,美国陆军正着手组建一支全新的机动部队,以应对“与中国可能爆发的冲突”。克拉克强调,在亚太地区,美军不仅需要灵活机动的地面部队,更需要高精度的导弹系统和全新的跨域作战理念。

随着美军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这一新动向无疑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信号——美国陆军,正在试图“重返战场”。

那么,美军陆军这番“自我革命”式的转型,其真实意图究竟为何?亚太地区未来的安全形势,又将面临怎样的冲击呢?

自2017年以来,美国陆军就启动了所谓“多域作战”概念的具体化进程。这一概念强调,在现代战争中,必须突破单一作战维度的局限,实现陆、海、空、天、电磁和网络空间的全面融合与协调打击。

围绕这一思路,美军已在亚太地区部署了两支“多域特遣部队”,分别进驻日本和夏威夷。第三支部队,目前正在积极组建中。根据五角大楼的长期规划,美国陆军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五支此类部队,其中至少三支将直接面向西太平洋方向。

一支完整的多域特遣部队通常包括:

远程火力营:装备“海马斯”火箭炮、“精确打击导弹”与“陆军战术导弹”;防空作战单位:部署“复仇者”系统、“毒刺”导弹,以及定向能武器;支援营与多域效能营:负责网络战、电子战、情报侦察与目标识别任务;未来装备:如“堤丰”系统、“暗鹰”高超声速导弹、战术无人机蜂群、高能激光与微波干扰设备。

这一体系被称为“地面版杀伤链”,旨在构建跨域打击能力。

在作战构想上,美军希望将这些部队前推至所谓“第一岛链”前沿——如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吕宋岛,甚至关岛。这些部队将利用其具备隐蔽部署、高精度打击能力的中远程导弹,对沿海目标、海上舰队,甚至后方纵深实施远程火力压制,达到“非接触式、非对称”的先发制人效果。

例如:

“海马斯”可发射射程90至1000公里的导弹;“堤丰”系统的“战斧”巡航导弹最大射程超过1600公里;“暗鹰”高超声速导弹则覆盖2700公里以上,号称能打到亚洲大陆腹地。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军事专家张学峰指出,部署在第一岛链的美军多域部队,极易暴露在对方空军、火箭军和远程打击力量的直接打击半径之内。美军在这些区域缺乏足够的制空权保障,其防空系统又相对薄弱,一旦战事爆发,极可能首当其冲、损失惨重。

更关键的是,美陆军推行多域特遣部队的背后,也有“保饭碗”的意味。在海空军主导的亚太作战架构下,陆军面临边缘化危机。组建多域部队,是其寻求“存在感”的一次豪赌。

这一动向,无疑将加剧亚太地区的军事对抗态势。区域内国家将被迫在地缘安全与大国竞争之间重新权衡战略立场。南海、台海、朝鲜半岛周边的军事活动强度,预计也将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针对美军新型作战单位的部署,中国、俄罗斯等地区大国也将进一步加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构建与实战化训练,形成新一轮军备动态博弈。

美国陆军打造“多域特遣部队”的本质,是战略重心东移过程中的一次组织形态调整,是数字化战争条件下的主动适应。但这种“超前部署”的军事冒进,最终可能不仅无法达成其“震慑”目的,反而会使本已紧张的亚太地区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来源:蒙娜俊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