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我参军入伍,在部队工作15年后,从“军务科长”职位上转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02:50 1

摘要:"起床啦!再不起来,班长要把你小子拎到操场上去站军姿了!"老王一把掀开我的被子,北方早春的冷空气立刻钻进了我的棉袄里。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起床啦!再不起来,班长要把你小子拎到操场上去站军姿了!"老王一把掀开我的被子,北方早春的冷空气立刻钻进了我的棉袄里。

我揉揉眼睛,看了看表,才4点半。窗外漆黑一片,只能隐约看到操场上的铁杠。宿舍里的煤炉已经被值班的老李生起来了,散发着一点温热。

"哎呀,这天儿也太冷了吧!"我缩了缩脖子,慢吞吞地穿着裤子。床上的被子还保留着我的体温,真想多躺一会儿。

"别磨蹭了,内务检查可不等人。你那'豆腐块'昨天被指导员点名批评了,今天得好好叠。"老王一边整理自己的军装一边说。

那是1970年的春天,我刚从农村来到北方的一个部队,当时才19岁,浑身上下散发着乡土气息。入伍快半年了,但我这个从小在农村撒野惯了的小伙子,有时还是适应不了部队这种"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生活节奏。

"小马,你那被子又叠成'豆腐干'了吧?待会儿又要被批。"我冲着对床的老乡喊道。小马比我小一岁,是隔壁村的,我们一起入的伍,也是我在连队里唯一的老乡。

"嘿嘿,昨晚打牌打得太晚,手都没劲儿。"小马嘿嘿一笑,手上却麻利地整理着内务。

洗漱完毕后,我们排着队去食堂吃早饭。春天的早晨冷得刺骨,呼出的气变成白色的雾气,在眼前飘散。走路时能听到靴子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声音。

军营的早饭很简单:一个白面馒头,一碗稀粥,偶尔能分到一点咸菜。那时候刚经历完"三年困难时期"不久,伙食虽然简单,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喂,老赵,听说你被军务科看上了?"老张咬了一口馒头,含糊不清地问我。

"别胡说,就是帮帮忙整理资料而已。"我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但心里还是有点小得意。在连队里,能被机关选中帮忙,那可是一种荣誉,意味着你比别人更细心、更靠谱。

吃完早饭,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上。天还没亮,操场上的大喇叭已经开始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班长站在队伍前面,大声喊着:"一二一、一二一!抬头挺胸,精神点!别给咱班丢人!"

早操后是政治学习。那个年代,每天都要学习毛主席语录和时事政治。说实话,刚从农村来的我,对这些高深的东西一窍不通,常常打瞌睡,几次差点被指导员抓个正着。

上午训练结束后,我匆匆扒了几口饭,准备去军务科帮忙。

"老赵,别忘了把咱班的花名册带过去,班长交代好几次了。"老王叮嘱我。

"放心吧,记着呢。"我拍拍胸脯,然后朝机关楼小跑过去。

军务科在机关楼二楼,我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进来。"

军务科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看起来很严肃。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你是新来的小赵吧?听说你字写得不错?"

"报告科长,我在村里上过两年高小,能认几个字。"我紧张地站得笔直,感觉自己的后背都湿透了。

科长笑了笑:"别紧张,坐下吧。这些花名册需要重新誊抄一遍,你先从一连开始,写得工整点。"

我接过笔和纸,小心翼翼地坐下,开始誊抄。那时候没有复印机,所有文件都需要手工抄写。我的字虽然算不上漂亮,但至少端正清晰,这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连队里已经算是"人才"了。

那个下午,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部队的文书工作。各种表格、名册看得我眼花缭乱。但科长很有耐心,一点一点教我怎么填写,怎么归类。

"小赵,做文书工作最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一个数字错了,可能就会影响战士的津贴发放或者探亲假期。责任重大,明白吗?"科长一边检查我抄写的内容,一边说。

我使劲点点头:"明白!我一定认真负责!"

从那天起,我开始经常去军务科帮忙。渐渐地,我熟悉了各种文书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周末没训练的时候,我就会主动去找科长,问他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一年后的春天,连队进行人事调整,科长找到我:"小赵,经过这一年的观察,我们决定把你调到军务科正式工作。你愿意吗?"

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愿意!非常愿意!"

就这样,我从一名普通战士变成了军务科的一员。工作性质也从日常训练变成了文书工作。相比起操场上的摸爬滚打,军务科的工作更需要脑力和耐心。

每天早上,我都要比别人早半小时到办公室,整理当天需要处理的文件。午休时间,其他人都在宿舍睡觉,我常常留在办公室加班。晚上熄灯号响了,我的台灯还亮着。

科长看我工作认真,渐渐开始交给我一些重要的任务。从简单的抄写文件,到起草报告,再到独立处理某些事务,我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小赵,你进步很快啊。"科长有一天对我说,"要是按照这个速度,将来接我的班没问题。"

我笑着摇摇头:"科长,您才四十多岁,身体这么好,怎么可能这么快退休。"

记得有一次,为了完成一份紧急报表,我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当我把资料送到团部时,眼睛已经红得像兔子一样。回来的路上,科长硬是塞给我一个水煮鸡蛋:"快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别饿坏了。"

我接过鸡蛋,突然有点想哭。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虽然生活艰苦,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格外真诚朴实。没有虚情假意,也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真挚的战友情谊。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在军务科已经工作了十年。从一名懵懂的新兵,成长为科里的骨干,再到后来接替退休的老科长,成为新的军务科长。这期间,我经历了太多太多。

作为军务科长,我负责连队的各项行政工作,包括人事调动、奖惩记录、文件传达等等。工作繁忙,责任也更大了。每天早上,我都比其他人早到半小时,预先安排一天的工作。

"科长,团里的通知下来了。"通讯员小王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放这儿吧,我看完给你回执。"我头也不抬地说,手里正在填写一份表格。

办公桌上永远堆满了各种文件和表格。吃饭时想的是下午的会议安排,睡觉前记挂的是明天要交的报告。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的工作能够帮助连队更好地运转,心里还是有一种成就感。

那时候的办公条件很简陋。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所有文件都是手写的。一份报告写错了,就得重新誊抄。冬天没有暖气,手冻得发僵还得坚持写字。但再苦再累,我们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记得有一年冬天,上级突然要求各连队上报五年来的训练成绩汇总。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翻阅大量的档案资料。

"同志们,这次任务时间紧、要求高,我们必须加班加点完成。"我召集科里的几个同志开了个小会。

那几天,我们几乎没合过眼,所有人都加班加点地整理资料。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深夜,伙食班的老炊事员还特意给我们送来热水和馒头。最终,我们按时完成了任务,还受到了团里的表扬。

"小赵啊,你们科室工作做得很扎实,资料齐全,条理清晰,这是很不容易的。"团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

听到这样的评价,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这也许就是军人的责任感吧,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就是对部队最大的贡献。

1985年初,国家进行了大规模军队改革,很多军人要转业到地方工作。我也在名单上。

当接到通知的那天,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熟悉的操场、熟悉的营房,一时间百感交集。15年的军旅生涯,就这样要画上句号了。

临走前,科里的同志们为我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欢送会。大伙儿凑了钱,买了几瓶啤酒和一些花生米,围坐在一起,聊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科长,还记得那次咱们通宵赶报表,你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还坚持把最后一页填完。"老王举起杯子说。

"是啊,那次会议结束都凌晨一点了,第二天一早还得参加早操。"小李接话道。

那天晚上,我们喝了不少酒,聊了很多往事。离别在即,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谊。

第二天一早,我穿上崭新的便装,收拾好行李,最后一次走出了营区大门。站在门口,我回头看了看那面每天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默默敬了个礼。

转业后,我被安排到了家乡的一个国企工作。刚开始很不适应,地方上的工作节奏、人际关系都和部队不一样。但军队生活培养的作风和习惯,却帮助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

在国企,我依然保持着部队的作风:早起早睡,雷厉风行,做事认真负责。领导和同事都说:"老赵是军队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每当看到电视上播放阅兵式,或者听到《团结就是力量》这样的军歌,我的思绪总会回到那个北方的军营,回到那段艰苦而充实的岁月。

如今退休在家,偶尔会收到老战友的来信或电话。我们聊起往事,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虽然都已经是白发老人,但一提起军营的故事,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年轻时的光芒。

去年春节,老王从外地专程来看我,一进门就大声喊:"科长好!"把我家里人都吓了一跳。

我们俩抱在一起,笑得像两个孩子。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我们又回到了军营,回到了那段既辛苦又快乐的日子。

"记得你刚来军务科那会儿,连公文格式都不会写,现在都要当爷爷了。"老王打趣道。

"哎,都是你教得好啊!"我笑着回应,心里却满是感慨。

是啊,从19岁的新兵到34岁转业时的军务科长,我在部队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15年。那里的每一天,都是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军旅生涯教会了我责任、纪律和坚持,这些品质伴随了我一生。虽然已经离开部队四十多年,但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的习惯,我至今保持着。老伴儿常说:"你这都退休多少年了,还跟在部队一样。"

我只是笑笑,心里明白,那段军旅岁月已经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起床啦!再不起来,班长要把你小子拎到操场上去站军姿了!"多年后的今天,我有时还会在梦中听到这熟悉的呼喊声,然后猛地坐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早晨,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军旅岁月。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