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时节,汉源县富林镇五千多亩枇杷迎来丰收。收购点内,果农与客商忙碌地运输、称重、分拣、装车;果园里,带货主播通过电商平台向观众热情介绍枇杷的果型与甜度。在这幅丰收的乡村画卷中,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喜人景象。
初夏时节,汉源县富林镇五千多亩枇杷迎来丰收。收购点内,果农与客商忙碌地运输、称重、分拣、装车;果园里,带货主播通过电商平台向观众热情介绍枇杷的果型与甜度。在这幅丰收的乡村画卷中,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喜人景象。
上午,在富林镇一处临时收购点,果农们骑着摩托车,带着新鲜采摘的枇杷陆续抵达,整齐码放在分拣区。收购商仔细检查果实成色和大小,与果农交流行情。过秤、装箱、装车,整个流程井然有序。
汉源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枇杷生长提供了完美的生长环境,加上果农从疏花疏果到套袋防虫,每一个管护环节的精心管理,种植出枇杷形成了“大饱满、色泽金黄、肉厚核小、蜜甜多汁”的独特品质,深受市场青睐。
每年五月枇杷飘香时节,来自福建、广东等多个省份的客商便早早进驻汉源,在产区周边设立临时收购点,形成“客商驻村、现采现收”的火热交易场景,让汉源枇杷以最新鲜的姿态走向全国市场。
福建收购商郑溶辉说:“我们从福建过来三四天了,每天大概收购2000多斤,以后量可能会加大,汉源的水果挺好的。”
除了线下销售,越来越多的果农也不断探索网络销售。走进汉源县李万文家庭农场,一颗颗枇杷整齐摆放,主播正坐在屏幕前,为观众介绍汉源枇杷的特点。
李万文家庭农场现种植枇杷128亩,多年来,始终坚持对枇杷种植全过程进行记录、监测,实现了枇杷质量安全追溯,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
同时,在各级技术部门的专家指导下,开创的“泡沫网+果袋”技术,有效解决了枇杷防冻防晒、擦伤等问题,实践探索出了一系列先进、实用、可操作的配套技术,把枇杷做成了致富“黄金果”。
“枇杷要想卖得好,品牌创建、推广最重要”,这句话是李万文时常挂在嘴边的。李万文牵头创建了“岗顶红”枇杷品牌,通过中央七台、四川科教频道、汉源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平台宣传“岗顶红”枇杷20余期,促使消费者对“岗顶红”的认知度、认同度不断提升,将枇杷远销至上海、深圳、广东等沿海地区,甚至出口到海外。
去年,他家的枇杷销售额达到一百八十多万元,平均每斤卖到三十块钱。今年,枇杷产量翻了一番,销售渠道也更加丰富,预计收入会再创新高。
李万文说:“今年我们的枇杷长势特别好,产量比去年增加很多,每天都要发几百单快递,主要销往北上广及海外市场。”
当前,富林镇枇杷产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电商平台订单持续增长,线下收购市场交易活跃。双渠道销售模式不仅保障了产品销路,更显著提升了果农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供稿/图:汉源县委宣传部)
来源:丽小红的田园生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