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装摄像头划“禁区”为隐私安全“撑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04:34 1

摘要:哪些公共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如何保护?记者近日获悉,4月1日起,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公共场所摄像头的安装范围、备案制度以及禁止安装区域等,为公共安全

安装摄像头这些“禁区”要避开

●饭店、宾馆、招待所、民宿等经营接待食宿场所的客房或者包间内部;

●学生宿舍的房间内部,或者单位为内部人员提供住宿、休息服务的房间内部;

●公共的浴室、卫生间、更衣室、哺乳室、试衣间的内部;

●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后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其他区域、部位。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伍罗文博

“他安的摄像头把我们出行都监控到,侵犯隐私,严重影响生活。”

“家里有小孩,为了家人安全我才在自家门口安了可视门铃。不存在侵犯他人隐私。”

近段时间,一地同楼层的两名业主,因在门口安装了可视门铃,导致邻居间多次爆发矛盾,最后一方诉至法院。

哪些公共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如何保护?记者近日获悉,4月1日起,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公共场所摄像头的安装范围、备案制度以及禁止安装区域等,为公共安全治理划定了法治边界,也及时回应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关切。

A家门口装摄像头居民莫衷一是

近年来,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成了不少居民加强安保的重要手段。但网友对此行为持有不同观点。

昨日,记者走访顺庆区多个小区看到,居民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的比例很高。采访中,不少居民告诉记者,安装摄像头是出于安全考虑。

一些居民表示,摄像头自带的应用软件,包括智能识别、画面异常巡检、主动防御等功能。

“我们在系统中录入了人脸。如果视频监控中出现陌生人脸,手机上的软件会发出警示信息,我可以第一时间知晓情况。”顺庆区天府明珠小区业主杜女士说,监控中出现陌生人脸,是指在家门口反复徘徊的情况,而非仅仅是经过家门口。

也有部分居民表示,他们除了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也在屋内安装了摄像头。特别是软件自带的“老人看护”和“对话”等功能十分方便,可以保证家人安全。

但也有网友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安装家用摄像头需注意边界。

网友“相忘江湖”发帖称,邻居在家门口安装了摄像头,每次回家都会被拍到,虽然邻里关系和谐,但自己行踪被别人掌握,心里总觉得膈应。

还有不少网友也发帖反映了类似情况:“家用摄像头的安装越来越普遍。不少家庭出于安全考虑会在家门口、庭院内安装摄像头。私人摄像头的安装是否对其他住户的隐私造成侵权,并埋下安全隐患?”“如果视频信息泄露,被有心之人掌握了出行时间,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事情发生。”

为此,近年来法院受理的“因安装摄像头侵犯隐私权”产生的邻里纠纷案件屡见不鲜。

专家表示,法院判决的思路通常是判断该摄像头的安装方式、角度和监控范围,不应当影响周围邻居,不能够侵犯他人隐私。也就是说,业主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保护个人安全时不得侵害他人隐私,安装前最好征得邻居同意或对邻居进行善意提醒。安装时要注意安装位置和角度,确保拍摄范围仅限于自家门口的必要区域。

B出台《条例》明确摄像头安装范围

此次实施的《条例》指出,建设、使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适度、标准引领、安全可控,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那么哪些公共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

《条例》明确,公共场所,包括城乡主要路段、行政区域道路边界、桥梁、隧道、地下通道、广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周边区域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包括商贸中心、会展中心、旅游景区、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政务服务大厅、公园、公共停车场等;交通枢纽,包括出境入境口岸(通道)、机场、港口客运站、通航建筑物、铁路客运站、汽车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站等;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客运列车、营运载客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客运船舶等;服务区,包括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

上述五类场所,均属人流密集区域。在这五类场所之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及相关设施,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仅限于对该场所负有安全防范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安装,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安装。

此外,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单位或个人应当在系统投入使用之日起30日内,将单位基本情况、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建设位置、图像采集设备数量及类型、视频图像信息存储期限等基本信息,向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此外,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备案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办理备案变更。

C保护隐私这些“禁区”不能碰

不少网友表示,随着摄像技术的普及,摄像头滥用、偷拍等问题频发,其危害不局限于对个人隐私的泄露,更对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构成了威胁。

那么,安装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有哪些“禁区”?

《条例》将摄像头安装“禁区”进行了统一,分别是:饭店、宾馆、招待所、民宿等经营接待食宿场所的客房或者包间内部;学生宿舍的房间内部,或者单位为内部人员提供住宿、休息服务的房间内部;公共的浴室、卫生间、更衣室、哺乳室、试衣间的内部;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后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其他区域、部位。

针对“自家门口能否能安装摄像头”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四川助民律师事务所主任廖丹。他表示,根据《条例》,个人在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需严格遵循合法性与隐私保护原则。

廖丹指出,《条例》明确禁止在旅馆客房、学生宿舍、公共浴室等私密区域安装摄像头,但并未完全禁止个人在住宅门口安装。然而,安装行为需满足两大核心条件:一是不得侵犯他人隐私,二是不得危害公共安全。具体而言,摄像头安装位置和角度应避免拍摄到邻居的住宅内部、窗户、大门等私密空间,仅限于监控自家门前必要区域。例如,若摄像头拍摄范围覆盖邻居家人员来往或室内活动,则可能构成侵权。

廖丹建议,居民在安装前应主动与邻居沟通,取得同意或进行善意提醒,避免引发纠纷。同时,安装后需对拍摄内容严格保密,不得非法传播或泄露涉及他人隐私的信息。若邻居提出异议,安装者应立即调整摄像头角度或位置,确保仅采集自家门口信息。此外,廖丹强调,智能门锁等自带摄像头的设备同样适用此规定,需确保功能设置合理,避免触发隐私争议。

“若因摄像头安装引发纠纷,法院将根据监控范围、角度及是否造成实际侵害等综合判断。一旦被认定为侵犯隐私,安装者可能面临拆除设备、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因此,居民在追求安全的同时,务必平衡隐私保护需求,依法依规行使权利。”廖丹提醒。

来源:小周说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