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甜瓜栽培上,尤其是连作地块经常出现植株萎蔫现象。多数瓜农常将西甜瓜植株藤蔓、叶片萎蔫看作枯萎病,但实际上,导致西甜瓜藤蔓和叶片萎蔫有多种病害,除了枯萎病,根腐病和黑点根腐病为害同样会导致藤蔓、叶片萎蔫。由于这几种导致西甜瓜藤蔓、叶片萎蔫的病害,在防控措施上有
西甜瓜根腐病和黑点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控
_冯晓晓
西甜瓜栽培上,尤其是连作地块经常出现植株萎蔫现象。多数瓜农常将西甜瓜植株藤蔓、叶片萎蔫看作枯萎病,但实际上,导致西甜瓜藤蔓和叶片萎蔫有多种病害,除了枯萎病,根腐病和黑点根腐病为害同样会导致藤蔓、叶片萎蔫。由于这几种导致西甜瓜藤蔓、叶片萎蔫的病害,在防控措施上有些差异,根据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高品质西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推广”以及浙江省“三农九方”科技协作项目“西甜瓜黑点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应用”实施结果,将西甜瓜根腐病、黑点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控技术进行总结,供瓜农参考。
1.根腐病
(1)发病症状 根腐病主要为害根部和茎基部。
幼苗染病,主根上部皮层和茎基部呈水渍状、浅褐色,后变深褐色或黑色,幼苗很快猝倒死亡;在3 ~ 4真叶期,还会出现顶部叶片向上翻卷,似缺水状,最后猝倒死亡。
生长期植株染病,主根上部皮层和茎基部呈水渍状、浅褐色,后逐渐变成深褐色腐烂。湿度大时,根、茎基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或霉层;病部不缢缩,维管束褐变,但不向枝蔓扩展,最终皮层、组织破碎,仅留下丝状维管束。病裂处无胶状物溢出(这是与枯萎病的主要区别),扒开土壤,能看到主根上和茎基部有明显的皮层腐烂坏死,须根较少,极易从感病部位折断。结果期发病,病株矮小,茎叶褪绿,似营养不良,须根少,呈淡黄褐色。发病严重时,叶片自下而上变黄枯落,矮化更明显,终致植株萎蔫枯死。拔出主根,其须根已完全腐烂不见,主根变黑褐色逐渐腐烂,留下丝状维管束,根部皮层极易剥落。
(2) 发生特点 根腐病由真菌界子囊菌门腐皮镰刀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等在土壤及病残体中越冬。厚垣孢子生命力强,可在土壤中存活 5~10 年。病菌适宜生长温度 为 8℃ ~34℃ , 最 适 温 度 为24℃~32℃,高温高湿利于病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当温度在 22℃~28℃、相对湿度达到80%时,病害开始流行;温度超过34℃,病菌菌丝停止生长。病菌一般从根部侵入,发病后在根部生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蔓延。
晴天少雨,病害轻;阴雨天或浇水后,病害重;连作地、土壤黏重、低洼盐碱地和晚播晚植发病重;根结线虫为害重的瓜田发病重。保护地栽培一般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定植后到开花坐果前发病严重,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为发病盛期。露地栽培一般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
2.黑点根腐病
(1) 发病症状 无论是西瓜或是甜瓜,黑点根腐病一般在临近采收时发生藤蔓急性凋萎甚至死亡,初现萎蔫症状时早晚能恢复,但3~5天后不再恢复。染病植株根部形成许多不定形小褐斑,逐渐扩展愈合成环疽斑,最后产生根腐,发病后期或植株死亡后,在病根表皮产生0.3毫米左右黑色球形颗粒状物(病原菌的子囊壳),肉眼可见,故称黑点根腐病。这些颗粒状物成熟后随根表皮腐烂脱落,留下凹陷脱落痕。脱落的子囊果在土壤中可长期存在,造成来年再次侵染。黑点根腐病一旦发生常常是毁灭性的。
(2) 发生特点 我国本世纪初最早报道,但近年来在长江流域普遍发生。黑点根腐病是由子囊菌门粪壳菌纲炭角菌目蕉孢壳科单孢囊菌属坎诺单孢囊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子囊果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其子囊孢子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强大,能够生存长达5年之久。种子不带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连作地发病重;连续降雨、特别是棚内积水后天气放晴,则发病严重。该菌在5℃~37℃都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 32℃,子囊壳形成所需温度 20℃~30℃,最适温度28℃,这也是黑点根腐病常常在果实接近成熟采收期发生的原因。
3.根腐病与黑点根腐病以及枯萎病的区别
西甜瓜根腐病、黑点根腐病和枯萎病的发病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表现为植株藤蔓萎蔫,但这三种病害无论是病原菌还是发病特征有不少差异。为方便瓜农区分,将这三种病害的差异列表如下。
表 西甜瓜根腐病、黑点根腐病和枯萎病比较
4.根腐病与黑点根腐病的防控技术
西甜瓜根腐病和黑点根腐病以及枯萎病均属于土壤传染病害,对这些病害的防控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降低发病有显著效果。同时,规范而严格的土壤消毒更具良好的预防作用。已有的研究和实践均已证明,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是预防西甜瓜枯萎病最有效的措施。然而,利用南瓜砧木(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的杂交种,下同)虽然对预防西瓜枯萎病有效,但有导致西瓜肉质变硬的风险;利用南瓜砧木嫁接厚皮甜瓜(特别是软肉类型)可能出现果肉有明显南瓜味。因此,在利用南瓜砧木嫁接时,必须在试验证明对果实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的基础上应用。
目前利用嫁接技术预防西甜瓜根腐病、黑点根腐病的研究报道不多,加上人们经常将根腐病、黑点根腐病与枯萎病混淆,导致西甜瓜嫁接栽培后依然发生藤蔓、叶片萎蔫被误认为砧木品种问题或是嫁接苗定植过深。
根据已有的报道,导致西甜瓜植株藤蔓、叶片萎蔫病害的药剂防治技术有所不同:
(1) 枯萎病和根腐病的药剂防控 发病初期选用325克/升阿米妙收(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注意:低温高湿时慎用,并避免与乳油类农药、有机硅、矿物油和植物油等混用),或1%申嗪霉素悬浮剂750倍液,或10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水剂1 500倍液,或98%恶霉灵可溶粉剂2 400倍液,或68%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100~250毫升,每隔7~10 天1次,连续防治3~5次。
(2) 黑点根腐病药剂防控 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立即选用250克/升凯润(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0克/升盼立美(吡萘胺·苯甲唑)悬浮剂1 000倍液,或40%鑫百护(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000倍液,或80%倍彤乐(福美双)水分散粒剂 1 000倍液等灌根,每穴浇灌药液250毫升,每隔7~10天施用1次,连续防治3~5次。
需要强调的是,药剂防控是下策,不仅成本高,而且因用量大可能导致果实品质(特别是糖度和质地)下降。因此,对于根腐病和黑点根腐病,尽可能采用水旱轮作,特别是严格的土壤消毒才是上策。
来源:资阳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