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刚调入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的25岁女警严丹曼,在派出所教导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袁红带领下,来到遵义会议纪念馆,上了意义非凡的“入所第一课”。
“我们是遵义会议会址这座红色地标的守护者,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5月14日,刚调入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的25岁女警严丹曼,在派出所教导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袁红带领下,来到遵义会议纪念馆,上了意义非凡的“入所第一课”。
这个极具仪式感的入职环节,已传承整整75年,几代民警上百人都亲历过。
严丹曼来之前做了诸多功课,清楚地知晓这个所仅全国“枫桥式派出所”“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公安楷模”等“国字号”荣誉就获得了4个。在遵义警界,能调入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这个“标杆所”工作,是对职业能力的有力肯定。
“你认可了它接续传承的荣誉,就是接受了它为民不止的责任!”袁红神情庄重地看着严丹曼嘱咐道。
遵义城解放后的第7天,会址派出所的前身老城派出所即告成立。75年来,虽历经4次搬迁、3次更名,但它作为遵义会议会址核心区域守护者的主责始终没变,从遵义会议精神传承而来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
5月1日,遵义会议会址游客熙熙攘攘。当天清晨7时,民警们就开始在会址周边巡逻,即时接受游客、群众咨询,全力维护秩序和进行应急处置。
围绕红色地标核心圈,会址派出所民警一步一个脚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巡逻,累计里程达280万余公里。这一庞大数字背后,是无数民警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守护好这个红色圣地,确保这些红色地标的安全,就是派出所的第一政治责任,是我们每一任警员必须走好的长征路!”第18任所长宋涛的话掷地有声。作为全国唯一以红色历史地标命名的基层派出所,在栉风沐雨的75载守护中,始终将政治责任深深镌刻进警队基因。从最初提着马灯开展夜间巡逻,到如今拥有三维立体的智能防控网,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对红色圣地的忠诚守护。
遵义会议会址大门对面的165—1号铺面,专营原创红色元素的玩具,在这家小店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一台“110”一键紧急报警器。报警器的终端连着会址派出所的值班室,遇到紧急情况,只要店家或者客人按响报警器,派出所就会立即做出响应。
“甚至比拨打‘110’还要至少快上3分钟。”袁红说,在遵义会议会址周边商铺,像这样的报警点已安装60个。
相对于其他派出所,会址派出所工作的三个特点极为突出。一是责任大,辖区内不仅有遵义会议会址,还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烈士陵园、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7个红色地标,这些都是极紧要的地方,容不得半分疏忽。二是人气旺,3.4平方公里辖区常住着5.92万人,人口密度比号称全国最挤的深圳还要高出2倍,此外,每年还有50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三是事情杂,既是居民聚居区又是旅游核心区,家长里短的事和旅游相关的事杂糅在一起,事情数量成倍增加。
从建所伊始,会址派出所就紧扣工作特性,不断在人防、技防、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向创新要效能,在各个时期率先探索出“治保小组”“治安夜巡”“五个第一时间”等工作模式,如今又深耕“八大警务”,积极拥抱数智时代,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牵引,建立红色地标智能感知、联勤联控、核心守护立体圈层防控体系等,做到了“心有余而力又足”,创造了会址核心区域连续75年零事故、零发案的非凡记录,书写了惊人的基层警务传奇。
细究这一传奇成绩的取得缘由,宋涛把派出所与群众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结成的高质量警民关系,列为最核心的依凭。
一直以来,会址派出所主动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评价标准,推行以让群众“舒心、暖心、顺心、省心、开心”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服务,按照“三店三员”要求全力提升工作质效。
所谓“三店三员”,就是建设一站式集成通办的“旗舰店”、24小时服务的“体验店”、延伸游客服务的“便利店”,引导民警争做“红色文化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解忧扶困勤务员”,既有真心服务群众的想法,更有真正服务群众的办法。
在派出所建成24小时多功能服务“旗舰店”,配置了身份证自助办理、违章自助缴费、驾驶证自助体检等设备,有效解决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71项公安业务进驻服务大厅、实现“全域办”“一站办”。2024年以来,为群众办理业务9000余次、满意率达100%。
在社区警务室打造的24小时服务“体验店”,则引进了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一站式”服务。
而依托会址游客等候区开设的延伸游客服务的“便利店”,则成了游客争相点赞的好地方。近两年来,就成功为游客办理身份证明、寻人寻物等服务1万余人次,为所里赢得200多面锦旗。
派出所民警和辖区群众的和谐关系,就这样从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中持续升温。
36岁的社区民警杨娜娜已经在所里干了15年,因为对群众热心,办事利索,群众遇到啥事儿都愿意找她聊、找她办,15年下来,笔记本里记录的住户情况已有3000多户,上百个微信群、“娜娜热线”更是24小时在线。“有事找娜娜”已是辖区群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30余户独居老人的家门钥匙,直接常年放在她的警务包里。
“真正把群众放心上,群众就会把你‘托起来’。”宋涛说。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涓滴小事中真切感受到派出所拳拳为民初心的辖区群众,迸发出持续的治理向心力,成为辖区平安建设的重要基石。
在辖区,居民学法用法蔚成风气,商户守法经营成为行业自觉,有纷争时,“七杯清茶”去火气,“枫桥调解”遵法理。在此基础上,辖区群众还主动加入到群防群治工作中,女子巡逻队、红城义警、遵义市义工联合会等16支群防群治队伍活跃在各种节假日、旅游旺季和志愿服务现场,1000余人长期参与平安建设工作,是会址派出所常编警力的20倍。
75年守红迹,亦守民心向阳开。数据显示,近5年来,会址派出所辖区敏感事件零发生,公共安全事故零发生,涉警网络舆情零发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海南 方勇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李劼
三审 覃淋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