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旱情: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05:39 1

摘要:五月中下旬,甘肃河东地区,一场无声的战争正在进行。持续的干旱,让这片土地焦渴难耐,农田龟裂,庄稼枯萎。这场旱情,比想象中更严峻。根据甘肃省气象部门数据,今年入春以来降水量仅为历年同期第三少,比常年同期偏少46.2%,受旱站数更是超过近五年平均值。大风、扬沙、浮

五月中下旬,甘肃河东地区,一场无声的战争正在进行。持续的干旱,让这片土地焦渴难耐,农田龟裂,庄稼枯萎。这场旱情,比想象中更严峻。根据甘肃省气象部门数据,今年入春以来降水量仅为历年同期第三少,比常年同期偏少46.2%,受旱站数更是超过近五年平均值。大风、扬沙、浮尘天气更是异常频繁,大风日数创下1961年以来第二多,扬沙日数为近45年来最多,浮尘日数更是超过2002年以来的记录,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场旱情究竟有多严重?我们不妨看看数字。河东地区,包括白银、定西、庆阳、陇南等地,旱情尤为严重。冬小麦,这片土地的粮食命脉,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据预测,5月中下旬,河东地区冬小麦需水量高达90-110毫米,然而,大部耕作层墒情偏差,已出现轻度以上干旱,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中到重度干旱。定西、白银等地的情况更令人担忧,深层土壤可供水量不足,作物水分持续亏缺,秋作物播种出苗受阻,春播作物也受到严重影响。这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成,更关乎着粮食安全。河西和陇中灌区春小麦需水量虽然相对较少(60-90毫米),但也面临着缺水风险。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也同样受到旱情波及,需水量普遍在40-60毫米左右,但实际供水严重不足。

气象预报显示,短期内甘肃大部气温仍将偏高,降水依然偏少,这无疑加剧了旱情的严峻性。夏粮正值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秋粮生育进程也在加快,作物需水量日益增加,旱情进一步发展的风险极大。一位在定西种了一辈子小麦的老农王大爷无奈地说:“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干旱的年景,眼看着庄稼干旱,心里真着急。” 另一位农业专家则指出:“旱情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与其他地区相比,甘肃的旱情也显得格外突出。一些发达国家,在应对旱情方面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完善的体系,例如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美国的抗旱作物培育,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然而,甘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其抗旱能力的局限性。一些地区缺乏有效的灌溉设施,抗旱能力弱;部分农民缺乏抗旱意识和技术,应对措施滞后。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抗旱技术,提高农民的抗旱能力。

目前,相关部门已加强干旱监测和防旱抗旱工作。但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该如何应对?精准的抗旱方案是关键,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在缺水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人工降雨、引水灌溉等措施;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更长远来看,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场与时间的赛跑,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展望未来, 甘肃旱情治理任重道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抗旱能力,这不仅是应对短期旱情,更是关乎甘肃长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希望,这场旱情能够促使我们反思,并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确保粮食安全,守护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 让我们共同关注甘肃旱情,为这片土地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小胡在桂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