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教育」沧州市十七中七年级曲阜研学之旅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08:50 1

摘要:五月的齐鲁大地,草木葱茏,书香四溢。为进一步推进“五育融合”,2025年5月10日至11日,沧州市第十七中学七年级全体师生走进孔子故里曲阜,前往孔子博物馆、孔庙、孔府、孔林、尼山圣境等文化圣地,开展了一场以儒家文化为特色的沉浸式研学之旅,用传统文化浸润心灵。

触摸千年文明,书写青春华章——沧州市第十七中学七年级曲阜研学之旅

五月的齐鲁大地,草木葱茏,书香四溢。为进一步推进“五育融合”,2025年5月10日至11日,沧州市第十七中学七年级全体师生走进孔子故里曲阜,前往孔子博物馆、孔庙、孔府、孔林、尼山圣境等文化圣地,开展了一场以儒家文化为特色的沉浸式研学之旅,用传统文化浸润心灵。

01

校长寄语寄厚望五育并举明方向

迎着清晨的朝阳,校长刘春来对研学队伍深情寄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通过此次研学之旅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继承先贤的智慧与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校长的嘱托如春日细雨,播撒在每位学子心中。

02

以文启智・以德润心解码儒家文化基因

(一)孔子博物馆:穿越千年的思想对话

在孔子博物馆,同学们沿着“孔子的一生”“儒家思想的传承”“礼乐文明的奥秘”三大展区,“触摸”2500年前的文明密码。青铜器上的铭文、典籍中的手札、复原的古代课堂,让“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具象化。历史老师现场开课,引导学生对比古今教育观,在思辨中理解智育与德育的同源共生。

(二)三孔圣地:行走的礼乐教科书

孔庙・礼敬先师:穿过万仞宫墙,同学们在大成殿前肃立,聆听“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学”的故事。斑驳的石碑、参天的古柏,见证着“礼乐文化”的千年传承,潜移默化中培育崇德尚礼之心。

孔府・家风寻踪:在“天下第一家”孔府,同学们探秘诗礼传家的治家智慧,从“忠孝节义”的匾额到“廉俭忍”的祖训,体悟儒家修身齐家的德育内涵。

孔林・人生哲思:漫步“天下第一林”,形态各异的碑刻墓表成为活的历史教材。生物老师结合古树生态,地理老师讲解风水文化,多学科融合让自然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成趣。

03

美育塑魂・劳育赋能尼山圣境的文化奇遇

作为研学的沉浸式体验核心,尼山圣境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五育课堂:

(一)汉服加身:衣冠之美见匠心

换上交领右衽的汉服,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三揖三让”穿衣礼:系腰带、整衣襟,每个动作都是对“冠必正,纽必结”的践行。亲手穿戴传统服饰的过程,既是欣赏传统汉服的“美育”体验,更是优孟衣冠效仿古人的“劳育”实践体验。

(二)礼敬先师:拜师仪式立鸿志

在72米高的金色孔子像下,同学们身着汉服,庄重参与《礼敬先师》拜师礼。仪式包括“击鼓明志”“朱砂启智”“行拜师礼”等环节,学生们双手环抱呈圆形,恭敬行礼,表达对先师的敬仰与传承文化的决心。这一沉浸式礼仪体验,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不学礼,无以立”的儒家思想。

(三)手读《论语》:手书经典悟文心

在仁厅的仿古书案前,同学们双膝盘坐,用毛笔临摹《论语》经典语句。不仅让论语中的智慧启迪心智,也让书法艺术陶冶情操。“手写心读”的体验让千年传承的儒家文化跃然纸上,更刻入心间。

(四)天下归仁:光影盛宴映初心

同学们在仁厅观看了以水墨中国画为基调的灯光秀,光影与古乐交织,翰墨与色彩碰撞,多角度展现了“仁者爱人”的儒家精髓。演出通过多媒体特效与吟唱结合,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之美。

04

以文化之笔绘就成长画卷

两天的曲阜之行,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对话圣贤。从孔庙的庄严肃穆到尼山的璀璨光影,从孔子像下的虔诚行礼到《天下归仁》的震撼演绎,儒家文化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心田。愿这份文化自信与精神力量,伴随十七中学子茁壮成长,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创新者!传统文化的基因将在新一代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历久弥新!(来源|沧州市第十七中学; 供稿 | 德育处;照片 | 德育处 ; 责编 | 办公室)

来源:沧州侠客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