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智能驾驶产业正以惊人速度扩张。《2025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11082亿元,增速达34%,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相当于再造四个当前规模的产业体量。
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中国智能驾驶产业正以惊人速度扩张。《2025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11082亿元,增速达34%,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相当于再造四个当前规模的产业体量。
根据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及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智能驾驶技术被划分为L0至L5共六个等级。白皮书显示,L2级(部分自动化)智能驾驶渗透率从2019年的7.3%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50%。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将达到62%。目前已有多家车企相继宣布L3级(有条件自动化)车型进入实测阶段。
L3级智能驾驶逐步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同时,面临的技术突破、法律监管、事故责任判定等挑战也在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目前国内没有3级自动驾驶车辆取得量产等级认证,部分汽车厂商采用“边开车边升级”的打法,让用户去测试和体验功能并进行反馈,这种做法引发监管担忧。他认为汽车制造商应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将频繁的OTA升级纳入监管。按照他的建议,短期内汽车制造商短期内应专注于L3自动驾驶的量产和基础车联网建设。
面向未来,泰伯智库则认为2025年后智能驾驶的焦点是打造“AI-地图-硬件”三位一体的生态闭环,产业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车规级大模型芯片与轻量化世界模型框架的结合,将推动L4级(高度自动化)自动驾驶率先在Robotaxi(无人出租车)领域实现成本可控的商业化;二是高精地图将升级为"动态知识库",帮助自动驾驶系统实现路况预判。高精地图正从静态“厘米级表征”升级为动态“世界模型”的核心组件。未来,地图将不仅是定位工具,更是自动驾驶大模型理解物理世界因果关系的“知识库”,推动智驾系统从“被动感知”转向“主动推演"。在此进程中,地图服务商需从数据供应商”转型为“认知引擎开发者”;三是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政策与北斗高精定位基建,中国将率先构建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交换与监管平台,推动智能驾驶从单车智能向“车-路-云-网-图”协同跃迁。中国有望在全球率先建立世界模型数据互通标准,汽车出海和全球化将进入竞争与合作的新阶段。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