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太和的李女士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则推送广告,称看短剧做任务能获取收益。李女士心动后添加了一个微信,按照微信“客服”提示下载了某APP。APP“客服”告知李女士,做任务要先充值,待任务完成之后可获取收益。起初,李女士每天完成任务后尝到了些许甜头,但在累计充值
看短剧、听小说、修改错别字……就可以赚大钱?遇到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千万别脑门一热,轻信“客服”的“神操作”。
近日,太和的李女士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则推送广告,称看短剧做任务能获取收益。李女士心动后添加了一个微信,按照微信“客服”提示下载了某APP。APP“客服”告知李女士,做任务要先充值,待任务完成之后可获取收益。起初,李女士每天完成任务后尝到了些许甜头,但在累计充值了一万九千余元后,发现提现不成功。对方却称其有任务未完成,需再充值5万才可提现。李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和李女士一样,吉先生也遇到了这样的“好事”。5月7日,在太和居住的吉先生在家刷直播时,看到修改文章错别字兼职广告的直播间,报酬为每篇20-30元。
吉先生按要求关注店铺后,收到500元报酬便放松了警惕。随后,对方以认购单可获额外底薪为由,让吉先生充值换积分刷火箭。对方称其“操作失误”账户被封,吉先生转账4000元修复数据失败,对方又要求转2万元做回款协议。吉先生察觉被骗后随即报警。
目前,这两起电信诈骗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太和警方对此类骗术进行了解析,诈骗手段分为三步,先在短视频平台、社交群组投放广告,用“时间自由”、“点点手机就能赚钱”的话术精准吸引目标人群。再伪造收益假象,前几单小额返现,甚至伪造“其他会员收益截图”制造轻松高收益的幻觉。最后一步终极收割,以“充值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借口拖延提现,然后拉黑跑路。
“‘做任务就能返利’,遇到此类话术100%就是诈骗。”太和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但很多人还是抱着侥幸心态想要一试,最终后悔莫及。刷单的引流方式花样百出,比如看短视频返利、兼职招聘等都是常见套路,但无论引流方式如何包装变化,核心内容都是通过非官方渠道下载APP、伪造APP内显示的“盈利金额”等,大家要拒绝扫码或点击链接下载不明APP,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来源:皖江新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