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维持性透析治疗是替代肾脏功能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肾脏排水能力的丧失,水分管理成为透析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病理生理机制出发,系统阐述透析患者水分控制的必要性、科学计算方法及实用管理策略。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维持性透析治疗是替代肾脏功能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肾脏排水能力的丧失,水分管理成为透析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病理生理机制出发,系统阐述透析患者水分控制的必要性、科学计算方法及实用管理策略。
正常肾脏通过调节尿量维持体液平衡,24小时尿量通常为1000-2000ml。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ml/min以下时,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肾脏排水能力显著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循环系统负担每增加1kg体重相当于滞留1000ml液体,可导致血容量增加10%-15%(Flythe等,2019)。这会直接升高血压,增加心脏前负荷,长期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组织水肿
血管内静水压升高促使液体向组织间隙渗出,表现为眼睑、下肢等低垂部位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透析相关并发症
单次透析需清除大量液体时(>4%干体重),低血压发生率增加3倍(Davenport等,2020),同时肌肉痉挛风险显著上升。
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ISRNM)推荐:
每日允许液体摄入量 = 前日尿量 + 500ml
其中500ml用于补充非显性失水(呼吸蒸发450ml+皮肤蒸发350ml-代谢内生水300ml)。无尿患者应严格控制在500ml/d以内(Ikizler等,2020)。
营养调整:
控制钠摄入避免味精等增味剂(降低渴感阈值)根据KDIGO指南,出现以下任一情况需立即就医:
透析患者的水分管理需要医患共同参与。通过理解疾病机制、掌握计算方法、运用行为调节技巧,患者完全可以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预防容量负荷相关并发症。建议每3个月进行营养评估,动态调整饮水方案,实现个体化精准管理。
参考文献
Flythe JE,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9;179(2):196-203.Ikizler TA, et al. Kidney Int. 2020;98(3):S1-S115.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Kidney Int Suppl. 2013;3(1):5-14.来源:肾脏内科张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