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剧硬气出海:60%译制剧素材用中文配音,《家里家外》坚持四川方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0:19 1

摘要:DataEye研究院发现,近期,多部中国短剧译制剧再次霸占海外短剧热榜前列,且坚持采用中文配音,只添加了外语字幕。其中,典型如《家里家外》,海外译制版本配音依旧使用原版四川方言。

文 | DataEye

一、60%翻译剧素材坚持中文配音

DataEye研究院发现,近期,多部中国短剧译制剧再次霸占海外短剧热榜前列,且坚持采用中文配音,只添加了外语字幕。其中,典型如《家里家外》,海外译制版本配音依旧使用原版四川方言。

ADX海外短剧版数据显示,上周(5.5-5.11)海外短剧热榜译制剧TOP 50短剧中,共有23部短剧采用了纯中文配音,占比46%;19部短剧采用了纯外语配音,占比38%;8部短剧既有中文配音,也有外语配音,占比16%。

而在此前的4月份,纯中文配音短剧比例要明显偏低。

2025年4月,ADX海外短剧热榜译制剧TOP 50短剧中,纯中文配音短剧19部,占比38%,纯外语配音短剧21部,占比42%;既有中文配音,也有外语配音短剧10部,占比20%。

相比之下,上周较4月份,ADX海外短剧热榜译制剧TOP 50短剧中,纯中文配音短剧占比由38%提升至46%。

若仅统计头部译制剧,则采用纯中文配音的译制剧比例还要更高。

ADX海外短剧版数据显示,上周(5.5-5.11)海外短剧热榜译制剧TOP 10短剧中,共有6部短剧采用了纯中文配音,占比60%;3部短剧采用了纯外语配音,占比30%;1部短剧既有中文配音,也有外语配音,占比10%。

热力值前10译制剧中,中文配音译制剧占比达60%,意味着该类型短剧效果并不差。

此外,若仅按照时间顺序,统计最新投放译制剧,则上周(5.5-5.11)最新投放译制剧TOP 10短剧中,共有6部短剧采用了纯中文配音,占比60%;3部短剧采用了纯外语配音,占比30%;1部短剧既有中文配音,也有外语配音,占比10%。

同时,这些采用了纯中文配音的译制剧跑量效果也并不差,典型如《请君入我怀》海外译制剧《Bound to the Tyrant's Heart》,截至5月12日,持续投放49天,素材数630条,累计热值583.3万,上周(5.5-5.11)热值256.8万,位列海外短剧热榜第4名。

二、为何译制剧素材坚持中文配音?

在向来追求本土化的海外短剧市场,为何大量译制剧素材坚持使用中文配音?

DataEye研究院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原因一:成本低、效率高。

对于海外短剧而言,真人配音一方面需要额外支出一部分人员成本,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因配音所导致的时间成本。

当下,出海方为抢占风口,追求速度,不少短剧往往在国内上架没多久,便马上出海上架海外市场,若中间还要进行真人外语配音,短剧出海的时间便要拖慢不少,相比之下,仅附加外语字幕速度明显要快许多。

因此,在“兵贵神速”的短剧出海市场,使用中文配音,仅附加中文字幕的字幕剧,无疑要比配音剧更加高效和节省成本。

原因二:音画协调、更自然。

对于包括短剧、长剧、电影等在内的绝大多数影视作品而言,作品原版配音往往是让观众感受最协调、自然的版本。

就如海外影视剧引进国内时,若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嘴里都讲着一口标准普通话,观众也不免感受到一股浓重的违和感。同样,出海短剧里一群中国人讲着一口流利的英文,某些情况下同样也会让国外观众感到奇怪,显得不自然。

尤其是如果采用AI配音,虽然在成本和效率上有所提升,但配音与画面间的不协调感可能更强。

相反,采用原版配音+外语字幕,在某些情况下,海外用户接受度可能会更高。

原因三:给海外用户多种选择。

如同上文所提到的,部分出海短剧素材既有中文配音,也有外语配音,而海外短剧APP往往也都支持多种语种切换,若用户习惯外语配音则可以选择外语配音版本,若用户喜欢中文配音,也能体验原版中文配音的魅力,能够给海外用户多种选择。

三、中国面孔,全球曝光

从短剧出海角度而言,采用中文配音或许有利有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译制剧素材坚持中文配音,甚至方言配音,无疑也是借助中国影视作品的又一波文化出海。

在微短剧持续出海浪潮中,古装剧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剧也让外界看到如今中国的发展,而中文配音、甚至方言配音,也进一步让中国元素传播到全球。

一方面,这是种对海外市场审美、用户习惯的培养;

如同前些年国内习惯震撼于好莱坞大片的精彩,同样也是边看字幕边听英文原版配音,如今短剧出海采用中文配音,也在以此进行海外市场用户习惯的培养,许多老外逐步开始习惯于边听中文配音边看外语字幕。

同时,部分短剧素材还会使用国内经典流行音乐作为BGM,也顺带将中国音乐向世界推广。

例如家里家外译制剧《The Family We Build》在素材中便使用了中国风歌曲《青花瓷》的翻唱版,以及20世纪金曲《上海滩》等作为BGM;归来凤栖处译制剧《The Beggar King’s Bride》也使用了《仙剑》系列经典BGM。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一些海外媒体丑化中国声音的突破。

一直以来,许多海外媒体常常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导致大量海外人士仍以为我国还是一个落后、封闭、愚昧的国家,难以对我国现状有一个清晰认知。

通过短剧出海,既以创新内容形式打破中西方文化壁垒,又在潜移默化中展现出现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图景,逐步消解西方媒体对我国长期塑造的刻板印象,这无疑是对海外媒体丑化中国声音的突破。

如同《归来凤栖处》和《请君入我怀》等古装短剧,虽然采用架空历史背景,但在服化道等多方面也均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底蕴;

其它现代剧,也处处透露出中国现代化符号,如:扫码点餐、移动支付场景、繁华都市高楼大厦、都市白领生活等。

出海短剧通过多方位,让中国元素、中国面孔、中国文化在全球曝光,成为突破西方媒体污名化刻板印象的成果。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