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余孝其,男,汉族,1965年7月生,四川资中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4月参加工作,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士。现任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余孝其,男,汉族,1965年7月生,四川资中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4月参加工作,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士。现任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教育背景与早期经历
1983年9月至1987年9月,余孝其在四川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93年4月,继续在四川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有机化学领域知名学者。
1993年4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四川大学化学系讲师(1993年6月)、副教授(1994年10月)。1996年11月起任四川联合大学(现四川大学)化学系副主任,1999年5月晋升教授,成为当时国内有机化学领域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
学术与科研阶段(1993-2010年)
余孝其长期从事生物荧光探针、生物医学材料化学及活性分子合成领域的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 科研创新:主导开发新型荧光探针技术,应用于生物成像与疾病诊断,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等顶级期刊,累计发表SCI论文360余篇,获授权专利12项。
- 学术荣誉:200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支持;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四川省属高校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2007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 国际影响力:2008年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编,推动中国化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传播。
---
高校管理阶段(2010-2022年)
2010年后,余孝其逐步从学者转型为教育管理者:
- 科研管理(2010-2017年):任四川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化学学院院长,推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一体化平台,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带动学院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5%。
- 党务工作(2017-2018年):调任四川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主导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相关经验获教育部推广。
- 地方高校改革(2018-2022年):先后任西华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推动该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主导完成宜宾校区建设,新增本科专业12个,学生规模突破4万人。
---
教育行政阶段(2022年至今)
2022年9月起,余孝其任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全面主持全省教育系统工作:
- 基础教育改革:推动“双减”政策落地,2023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8%,课后服务覆盖率100%。
- 高等教育提质:实施“双一流”建设攀登计划,支持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学科;2024年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
- 科技创新布局:牵头组建四川省“电子信息+教育”创新联合体,促成校企合作项目127项,转化科技成果31项,带动产业产值超50亿元。
- 民生保障:2023年统筹安排教育经费1880亿元,惠及全省2.22万所学校;推动“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380万人。
---
工作特点与成效
1. 跨界融合能力突出:兼具科学家与教育管理者的双重背景,提出“以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在西华大学推动建立“导师制+项目制”本科培养模式,学生科创竞赛获奖数增长40%。
2. 改革魄力显著:在教育厅任职期间,率先推行“教育数字化改革”,建成覆盖全省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入学报名、教师培训等12项服务“一网通办”。
3. 区域协同发展:主导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4年促成两地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1.2万名,共建共享实验室23个。
---
社会影响与荣誉
- 学术职务:现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期刊《Macrocyclic Polyamines》主编,2023年当选中国化学会会士。
- 社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四川省杰出贡献奖(2021)、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023)。
- 政策贡献:牵头制定的《四川省“十四五”教育发规划》获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
---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