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秒制”救不了收视率!过分商业化和功利化让韩围棋走入困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1:33 3

摘要:韩国棋院公布最新数据:“2024-25 KB联赛”的收视率跌至历史最低的0.087%,突破了0.1%的收视底线,可见联赛吸引力已经大幅下降。

韩国棋院公布最新数据:“2024-25 KB联赛”的收视率跌至历史最低的0.087%,突破了0.1%的收视底线,可见联赛吸引力已经大幅下降。

众所周知,韩国围棋为了吸引观众,也是动足了脑筋,不过却缺乏想象力。一味的在用时方面加码,比如韩国围甲本赛季采用10秒一步的“加秒制”超快棋制度,而保留时间也只有1分钟,甚至引入心率手环作为娱乐噱头。

不过这样的改革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关注,但是却无疑会造成棋手的紧张和对局质量的下降。

而观众们在开始的新鲜感消失之后,也觉得失去了围棋的韵味。

据说,有韩国棋迷在网上批评,现在的用时制度把围棋变成了电子游戏而不是有着传统精神的围棋!

我之前也也曾经多次撰文分析过韩国围棋的用时制度,其实他们一直在推动着围棋的“快棋化”,而且在世界大赛变“快”的几十年中,他们也尝到了甜头!

日本棋界则是世界大赛“快棋化”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在国内还保留着两天制的大赛,每方的保留时间可以长达八小时。

而大赛主办方则提供了优雅的环境、精致的美食,可以说是一种包含着复古情怀的围棋艺术。

其实用时制度改革源于围棋的商业化,对于体育竞技来说,高强度的对抗会比慢节奏的比赛更吸引眼球。

韩国显然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给围棋用时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韩国棋协不但在本国比赛中频频使用加秒制,而且不知道他们用什么方法,在中国举办的“南洋杯”世界大赛中也说服主办方首次使用了这一用时制。

但是,他们在尝到甜头的同时,却没有搞明白一件事,围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比赛,而是有其自身规律和文化内涵的。

传统体育比赛一般都是看完就结束了,很少会有人把多年前的比赛拿出来反复看吧,更多的时候,只要比赛结果出来,那么吸引力就会瞬降,因为已经没有了悬念。

而围棋不同,以前的对局,甚至百年前的知名比赛对局,都会变成棋谱传世。而后人看前人的棋谱虽然已经没有了时效性,却仍然能看得津津有味。

因为棋谱不仅有围棋的技巧,也能体现对局者的心情,更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围棋显然具有很强的文化韵味和欣赏价值,这是其他体育竞技项目所没有的!

而棋类运动的用时“加秒制”原来是运用于国际象棋比赛的,那是因为象棋比赛和棋多,为了必须分出胜负,就采用了“快棋”和“超快棋”的比赛形式。在“超快棋”的赛制下,比赛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完美的棋谱,而是看谁出错少。

而这显然和围棋本身的韵味不相符,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围棋本来是一种优雅的运动,就像是一壶好茶,是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的人细细品尝的。而现在,被某些急功近利的组织包装成了一个商业化很浓的竞技项目,只求胜负不求质量,显然已经偏离了围棋的本心。

在这一点上,日本就比韩国做的好多了,他们不但在围棋头衔战中,保留了很多传统仪式,而且在用时制上,也不为商业化所动,而是坚持围棋“求道”而非仅仅“求胜”的精神追求。

当然也有人说,现在日本围棋人口下降,围棋比赛的奖金也下降,是因为不肯变革,固步自封造成的。

其实未必如此!

日本经济在六七十年代经过一波快速增长后,到了八十年代出现了放缓,特别是众所周知的“广场协议”后,经历了“失去三十年”。在这段时间内,日本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年轻人感到失落和迷茫。所以,日本围棋在这段时间内陷入低谷,主要是大环境的影响。同时,日本七八十年代后,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所以很多人说日本下棋的都是老人,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而与此相反,中国围棋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也正是改革开发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所以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快速增加。而此时正好中日围棋擂台赛,聂老成为围棋界“超级明星”,带动了中国围棋事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棋手和棋迷涌现出来,为后来的围棋的“中国厚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如今,中国经济因为各种原因,也开始放缓,在人口结构上也开始“老龄化”,再加上近年来出生人口的下降,都会队围棋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也面临选择。

综上,围棋四五千年前源起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和传承!商业化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围棋的关注度,并有利于向更广大的 地区传播。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其本身的文化底蕴和本身魅力。而如何把围棋传统文化和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好的融合,这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

而如果围棋失去了本味,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生命力!

来源:故乡的明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