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黑色星期大促销的时候,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家大型商场内,几近疯狂的抢购场面让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有些措手不及。
文|娱栀
编辑|娱栀
本文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相关信源在文章结尾和文中截图
黑色星期五是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这回再次席卷美国,人们蜂拥至商场和超市,争相抢购心仪的商品。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购物盛宴中,一个来自中国的电视品牌却异军突起,成为了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沃尔玛的仓库里大铲车来回穿梭,将一箱箱电视搬运上货架,却依然供不应求。
这个品牌究竟有何魔力,让美国消费者如此疯狂?
今年的黑色星期大促销的时候,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家大型商场内,几近疯狂的抢购场面让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有些措手不及。
当天商场内的海信电视专柜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仅仅几分钟后货架上所有的海信电视就被一抢而空。
眼看着库存见底,商场不得不紧急调用大铲车,将仓库中的备货运至销售现场,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据海信美国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尽管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备货,但面对如此火爆的场面,还是感到有些意外。
在沃尔玛、百思买等其他零售商处,海信电视同样受到追捧,很多型号在黑五当天就已售罄。
而海信这个源自中国的电视品牌,竟然可以在短短20年内,从默默无闻走到美国主流市场的聚光灯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之高。
事实上海信进入北美市场已有近20年的历史,早在2001年这家中国企业就已开始布局北美。
而到2002年海信在洛杉矶设立了北美总部,标志着其正式进军这一全球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彩电市场。
此后的十多年间,海信在北美市场不断开疆拓土,销售渠道日益完善,它先后与沃尔玛、百思买、Costco等主流零售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6年海信推出了U7、U9等一系列高端智能电视新品,以大屏智能为核心卖点,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实惠的价格,迅速吸引了美国消费者的目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攀升。
对于一家外国企业而言,要想在北美站稳脚跟,绝非易事,与本土品牌相比,海信在品牌认知度等方面存在先天劣势。
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多重障碍,如何去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信在北美市场的突围,与其在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方面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作为一家以技术立企的消费电子品牌,海信始终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早在2015年海信就推出了第一款搭载量子点技术的电视产品,这一尖端显示技术可以带来更广的色域、更高的色彩饱和度,从而大幅提升画面的色彩表现力。
4年后海信又率先发布了双色4K激光电视,开创了行业先河,与传统电视相比,激光电视在画质、色彩、寿命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代表了彩电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除了产品形态的革新,海信还致力于打造全场景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
通过搭载VIDAA人工智能系统,海信智能电视可以轻松实现多屏互动、语音交互、智能推荐等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正是凭借这些领先业界的技术创新,海信多次在美国权威机构的评测中脱颖而出。
海信还曾经在激光电视在《消费者报告》的电视评鉴中位列前茅,2020年海信又斩获IDG2020年度全球显示技术金奖。
产品实力的背后,是海信在质量管控和服务保障方面的坚持,作为拥有近40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企业,海信对产品品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2009年海信建成了北美运营中心,为美国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在后来海信又启动了百城千店计划,短短两年内,线下服务网点就已遍布美国各大中城市。
正是源于产品过硬的质量和贴心周到的服务,海信收获了美国消费者的信赖。
在亚马逊、百思买等主流电商平台和KOL测评中,海信电视都获得了极高的用户评分和口碑。
那么海信电器的爆火又会给美国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毋庸置疑海信在北美市场的突破,离不开全球化大潮的助推,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跨国贸易日益频繁,国际化已然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北美无疑是各大品牌必争之地,对于海信而言,进入北美,意味着走上了一条充满机遇,但也荆棘丛生的道路。
一方面北美市场的广阔前景为海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庞大的消费群体、多元化的需求结构、成熟的营销渠道,都为海信在当地扎根、做大做强创造了有利条件。
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红利,海信在北美建立起了从研发到制造、从营销到服务的完整本地化体系,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
这不光降低了跨境运营的成本,也让海信能够更加贴近市场,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
另一方面北美市场的残酷竞争也对海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片红海中,三星、LG、索尼等国际巨头早已深耕多年,本土品牌更是根基稳固。
作为一个新进入者,海信必须在品牌认知度、市场渠道、技术实力等方面迎头赶超。
中美经贸摩擦的反复也让海信的发展之路充满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何把握机遇、化解风险,对海信的应变能力和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海信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突围,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和灵活的应对策略。
比如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之际,海信及时调整了全球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本地化生产,有效规避了加征关税的影响。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海信又通过线上直播、无接触配送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购物体验。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培育,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不断提高,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正在缩小。
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一批新锐品牌正在崛起,与海信一道,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国货出海传奇。
当然对于包括海信在内的中国企业而言,真正立足全球市场,建立国际竞争优势,仍需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语言文化的隔阂、营商环境的差异、行业标准的不同,都是横亘在中国品牌面前的一道道门槛。
那么海信又是如何一步步克服这些障碍,在北美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热土上站稳脚跟的呢?
艰难征程风雨兼程对于海信而言征战北美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从最初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在黑色星期五掀起抢购热潮,这家中国企业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与坎坷的旅程。
文化差异是海信在开拓北美市场过程中面临的第一道坎,作为一个东方品牌,如何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如何与西方消费者产生共情和共鸣,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为此海信可谓煞费苦心,它不光在当地组建了一支懂中国文化、擅跨文化沟通的本土化团队。
还先后赞助了NBA、NFL等深受美国民众喜爱的体育赛事,积极参与公益项目,努力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海信在北美面临的另一个拦路虎就是品牌认知度低,在一个成熟的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往往很高。
当三星、LG等老牌劲旅已然占据大半江山时,后来者想要分得一杯羹谈何容易。
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海信可谓是殚精竭虑,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陈出新,用过硬的产品实力赢得口碑。
通过加速本地化进程,完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夯实品牌根基;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品牌曝光度和美誉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耕耘海信在北美的品牌认知度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跻身主流品牌阵营。
2016年在尼尔森集团发布的美国彩电市场占有率排名中,海信位列第五。
几年后海信更是成为美国斯坦普斯中心的官方合作伙伴,这座著名体育馆被命名为海信球场,海信也由此成为首个冠名NBA球馆的中国品牌。
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海信还深刻认识到,只有将中国智慧与西方经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扎根海外,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海信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发挥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又积极与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开展合作,借力打力优势互补,推动产品智能化进程。
海信电视在美国黑色星期五期间的热销,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我国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国际舞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无数中国品牌迎难而上,以创新为驱动力,以品质为生命线,在异国他乡开疆拓土,赢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这一过程虽然艰辛,但也充满希望,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会不断提升,必将有更多优秀的民族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界面新闻所发布
快科技所发布《全网第一,高端大屏首选!海信电视多项NO.1引领市场》
百度百科
来源:娱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