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公司创始人突然离世,家族继承了股份和投票权,但由于家族和企业的枢纽只有创始人(创始人:绝对大股东和绝对投票权),且创始人生前,并没有让家族成员逐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导致家族在企业经营决策方面,没有获得和股权相应的话语权。
B公司创始人突然离世,家族继承了股份和投票权,但由于家族和企业的枢纽只有创始人(创始人:绝对大股东和绝对投票权),且创始人生前,并没有让家族成员逐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导致家族在企业经营决策方面,没有获得和股权相应的话语权。
公司管理层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采用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日常运营,这就是所谓的代理人难题,更糟的状况是“掌勺的私分了大锅饭”。
B公司家族财富的案例,给中国的企业家和家族,提出了很多警示。放眼全球,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失败的教训也是历历在目,我们只需学习和分析,就可以找到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方法。
一、公司治理:从“个人光环”到“制度护航”
(一)案例聚焦:B公司创始人突然离世后的治理危机
B公司创始人的突然离世,暴露了企业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能力的治理缺陷。
尽管B公司家族继承股权和投票权,但因缺乏制度化的权力制衡机制,管理层形成“代理人难题”,导致市值缩水超过75%。
这一现象警示:企业需以制度对冲“明星效应”的风险。
(二)案例对比: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P公司(全球市值前五公司之一):创始人通过核心团队与制度设计,确保企业长期稳定。
H公司(全球市值前五公司之一):扁平化项目制管理,规避权力集中。
HW公司:轮值CEO制度打破派系垄断。
由此可见,缺乏制度的企业易陷入管理层自利陷阱,损害股东权益,故需要强化董事会职能。
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I公司(全球知名半导体公司)任命董事会成员陈先生为CEO,股价应声上涨10%,体现董事会的战略价值。
需要注意的本土短板:多数中国家族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需引入家族代表与独立董事,形成监督合力。
二、股权结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平衡术
(一)海外企业与本土企业董事会:职能对比
相较于中国企业,海外企业都非常重视董事会的功能,无论从人选和职能上,都兼顾股东和管理层的意见,董事会也是企业外部信息和咨询顾问的重要来源。
刚刚当选I公司执行长的陈先生,就是一位半导体创业家。
2004年2月10日,陈先生被Cadence(世界三大EDA公司之一)董事会选举为董事会成员。四年后,因为原CEO辞职,陈先生临危受命,成为临时CEO,一年后成为总裁兼CEO。
在本次出任I公司执行长之前,陈先生也曾是董事会成员,以陈先生两次出任CEO的经历来看,他都是在出任CEO之前,就已经是该企业的董事会成员。这样,无论是行业经验还是企业熟悉度,陈先生都可以轻松上任,丝滑过渡。
现代企业规模巨大,带来了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分离,也产生了所谓的代理人问题。中国企业成长,始于改革开放,壮大基本在21世纪,不过短短四十余年,大部分企业所有者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基本处于年富力强的阶段,忽略了对企业董事会的建立,董事会基本处于花瓶状态。但一个合格的董事会,能确保家族对企业经营的监督,对企业管理层的选聘,这样能保证家族在企业家不能管理企业的情况下(意外、疾病、法律风险),家族能有一个制约管理层的权力。
企业家在建立董事会的时候,可以让家族成员或家族代表进入董事会,从而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监督,万一出现风险,董事会成员因为对企业的一定距离的关注和参与,也可以帮助企业渡过危机时刻。
如同陈先生被宣布为I公司新CEO时,I公司的股价立即大涨10%。
(二)家族股权如何转化为治理话语权?
B公司家族持股90%,却失去企业经营主导权,这一矛盾揭示了家族企业的核心问题——股权与控制权的脱钩。
单纯依靠股权比例无法自动转化为治理话语权,若缺乏结构性设计,家族财富将面临“纸面权利”与“实际控制”的割裂风险。
在制衡机制的设计上,成熟企业已探索出多种解决方案。例如,阿里、京东等企业通过AB股双轨股权结构,实现创始团队以少量股权掌握多数投票权,从而保障战略决策的稳定性。又如,龙湖地产创始人吴亚军则借助家族信托架构,将股权锁定于信托计划中,既规避了代际传承中的资产分散风险,又通过法律工具明确了控制权归属。
此类机制的核心在于,通过规则设计将股权的经济收益与治理权力分离,确保家族在股权稀释或意外事件中,仍能主导企业方向。
其次,风险分散策略同样是股权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
乔布斯遗孀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通过家族基金会艾默生(Emerson Collective),将遗产转化为多元化投资组合,涵盖科技、公益等领域,既实现财富增值,又构建了社会影响力护城河。
反观B公司案例,若B家族在市值峰值期逐步减持股权,并将资金配置于不同行业与资产类别,便可大幅降低因单一企业股票暴跌导致的财富缩水风险。
这些实践表明,家族财富的长期安全,不仅依赖企业控制权的稳固,更需要通过前瞻性布局对冲系统性风险。
三、财富传承:从“资产保值”到“价值永续”
(一)家族财富传承借鉴:乔布斯案例
乔布斯的遗孀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在继承乔布斯的遗产后,成立了家族基金会艾默生,它不是单纯的家族办公室,更像是风投和社会公益组织,乔布斯离世后,2014到2019年期间,艾默生已经支持了30多家初创公司,从浮动数据中心到超音速飞机,应有尽有,其投资组合甚至包括数字公告板网站Pinterest。通过投资,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已将乔布斯遗产总额增加了数倍。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乔布斯遗孀2021年身家为185亿美元,全球排名110名,被称为硅谷女首富。
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通过基金会,常常和硅谷的其他风投,如红杉等一同进退,也参与多个社会公益项目,这样,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和乔布斯的孩子们就有了一定的硅谷人脉和社会声望,这对于保护家族利益也至关重要。
在中国,这样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声望,对于家族财富的传承和家族成员的未来,更为重要。在B公司管理层“自肥”的案例中,如果B家族要是有这样的人脉和社会声望,就能拥有掌控规范管理层行为的最好武器,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家族利益。
(二)关键路径:制度、人脉与长期规划
制度保障:建立家族宪法与治理章程,明确决策流程与接班人培养机制(如李锦记家族)。
社会资本积累:通过公益投资与跨界合作,构建人脉网络(如劳伦娜·乔布斯联动硅谷风投),增强家族抗风险能力。
多元化配置:避免财富过度绑定主业,通过私募股权、不动产、科技投资对冲行业周期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家族企业长青的三重基石
治理制度化:以董事会为核心制衡管理层,弱化个人依赖。
股权结构化:通过法律与金融工具保障控制权,实现风险隔离。
传承系统化:以多元投资与社会资本构建“财富护城河”。
企业家的远见不应止于创造财富,更需为财富设计抵御时间的铠甲。
●参考文献:
[1]周小明,杨祥.传承视角下家族信托结构与治理[J].中国金融,2021,(18):41-42.
[2]李博,袁吉伟.家庭服务信托的特点及模式[J].中国金融,2024,(07):63-64.
[3]夏潇然,张锐.家族信托的国内市场潜力与商业机制构建[J].对外经贸实务,2020,(06):93-96.
[4]唐诗.中国特色家族信托高质量发展思考[J].中国金融,2024,(22):89-91.
[5]吴炯,黄紫嫣.家族企业社会情感财富对品牌传承的影响——基于坦洋工夫红茶的多案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5):125-144.
特别声明:
大成律师事务所严格遵守对客户的信息保护义务,本篇所涉客户项目内容均取自公开信息或取得客户同意。全文内容、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大成律师事务所任何立场,亦不应当被视为出具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的任何内容。
本文作者
来源:大成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