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尔夫球场到百亩稻田!80后湖南教练在金山当农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0:57 1

摘要:2025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突破7亿,同比增长8.9%。如今,不少年轻人选择“逆城市化”,来到乡村体验采摘、垂钓、乡间骑行、喝一杯“村咖”、种地……从“打卡”到成为“精神村民”。而早在10多年前,黎海涛与他的小伙伴们来到枫泾镇中洪村,选择了这种更贴

白天,种菜、养花、喂羊

夜晚,与朋友围坐在篝火旁

一起享受美食、聊天喝茶

……

在金山的村里

已经有人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2025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突破7亿,同比增长8.9%。如今,不少年轻人选择“逆城市化”,来到乡村体验采摘、垂钓、乡间骑行、喝一杯“村咖”、种地……从“打卡”到成为“精神村民”。而早在10多年前,黎海涛与他的小伙伴们来到枫泾镇中洪村,选择了这种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从球场转身稻田

其实,黎海涛并非一开始就与农业结缘,1984年出生于湖南衡阳的他,曾经是一名高尔夫教练,在朱泾镇工作和生活。由于日常都是亲自然的工作环境,加上儿时农村生活的美好记忆和对田园的热爱,驱使他一边自学生态农业的系统理论知识,一边去国内知名农场游学。2013年,他决定在中洪村租下一小块地,开始尝试农业种植。

起初,农场尝试种植了蔬菜、水果、水稻等多种作物。随着经验的积累,黎海涛逐渐将重心转向水稻种植,并引入了一些经济作物,如番茄、草莓等。他和小伙伴们学习和实践着“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理念。

这是一种生态设计方法,研究生物与环境的交互与依存。他们会保留部分杂草让昆虫有自己的栖息地,与农作物共生。每年还会在农作物中优选出茁壮基因的种子,来年种植时就更能抵抗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经过十余年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的生态种植方式,他们让土地通过生态多样性创造自给自足的环境,可持续地生产当地当季食材。农场从一分地到如今的130多亩,其产出的果蔬粮米已成为生态圈内的知名产品。

通过微信、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他们在网络上分享关于可持续种植和食品安全的理念,内容不仅限于农耕技术,“‘朴门永续设计’不仅仅适用于农场,它可以是一个阳台、一个社区,一个乡村,甚至一座城市。”黎海涛解释道。

而他们创办的云谷农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各地、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他们中有广告人、媒体人、设计师、艺术家……其中,同济大学毕业的小崔,结识了黎海涛后,就此与云谷农场结下不解之缘。

除了农耕,小崔也经常带着孩子们采摘瓜果、挖地瓜、捡鸭蛋。进行中英文直播,通过网络分享生态农业的点点滴滴。

自然农法唤醒乡村

自然农法的理念,也逐渐影响了周边的村民。“以前村民频繁使用除草剂,向他们科普了除草剂对健康的危害后,现在他们都已经开始减少使用了。”这种微小的改变,让黎海涛看到了乡村变革的希望。

此外,农场还与村民合作,将闲置农宅改造成文创空间,开发农民画、生态食品等周边产品,邀请村民参与农耕授课……“我们与村民的关系十分紧密,他们会参与到我们的劳动,我们也会和他们经常交流,共同生活、共同创造。”这种社区共建模式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收入,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云谷农场开始尝试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的文旅项目不同,黎海涛更注重“从土地中长出的文化”。他告诉我们,“农文旅的核心是土地,没有土地的依托,文化就会失去生命力。”


每年,农场都会定期举办市集、番茄节、丰收节等活动,吸引大家共同参与农耕体验。这些活动不仅是简单的观光打卡,更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展示。


“农场的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性——真实的劳动、真实的食物、真实的人际关系。”黎海涛说道。践行自然农法的云谷农场,也让更多城市青年关注乡村、了解乡村、走进乡村。

云谷农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土地的贫瘠、气候的变化、市场的波动,都为他们带来挑战。但“云谷人”没有放弃,而是将这段经历视为一种探索。“农民是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的,这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黎海涛坦言。

十余年来,“云谷人”将这片普通的农田打造成了如今融合了农业、文化和教育的可持续社区。整个过程,也是他们对乡村生活的重新定义。谈及未来,黎海涛充满理想,他希望云谷能成为一个传递价值的公共空间,让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理念能够更好地传播。正如他们所言:“这个共识社区正在逐步成长起来,就像这片土地的生命一样,努力生长着,朝着森林的模式不断演变、前行”。

黎海涛与云谷农场是另一种生活的缩影,也是“新农人”对乡村振兴的生动诠释。如今的乡村不仅是生产的场所,更是文化的源泉和精神的归宿。

去村里走走吧
做一次“精神村民”
广阔的乡村和田野一直都在
……

审核:陈建军、林堃

来源:上海金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