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现在课后服务开设了美术课程,在学校里就能够很好地学习绘画,孩子们开心,家长们也放心。”“中国舞不仅让我找到了乐趣,还塑造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让我更有自信心。”家长和学生的心声折射出的,是当前广东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孩子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现在课后服务开设了美术课程,在学校里就能够很好地学习绘画,孩子们开心,家长们也放心。”“中国舞不仅让我找到了乐趣,还塑造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让我更有自信心。”家长和学生的心声折射出的,是当前广东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普通本科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活动上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全省中小学校基本实现了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平均开齐率达98%。高校美育资源对口帮扶浸润粤东粤西粤北三个片区,覆盖14个地级市、192所中小学,并惠及34万名学生和3.6万名教师。
扎根一线,美出特色
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根据省委“百千万工程”要求,大力实施“双百行动”,以美育名师工作室为抓手,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依托高校专业资源,构建多方协同机制,推动美育工作实现从“点上突破”到“全域开花”的跨越式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负责人康天东表示:“截至2025年,广东省已率先建成两批共35个省级美育名师工作室,涵盖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影视、戏曲(戏剧)、摄影、设计等领域,形成地方特色鲜明、高校引领赋能、社会协同发力的广东美育新范式,着力打造粤港澳学校美育高地,为全国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美育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因地制宜、美出特色。近年来,广东各地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打造特色美育品牌。东莞市依托“七彩四师”计划,构建“新师—良师—菁师—明师”梯队,结合“东莞有你绘美丽”“美遇莞城”等品牌活动,形成“一校一品”的美育实践模式。阳江市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打造剪纸、墙绘等特色美术课程;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打造葫芦丝、粤韵操等特色音乐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课程体系。
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始终根植于岭南文化沃土,将非遗传承与现代美育课程深度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潮州市举办校园潮州大锣鼓比赛、潮州童谣原创作品征集比赛等活动,推动潮剧、英歌舞、木偶戏、麦秆画、剪纸和泥塑等地方非遗走进校园。“潮州深度挖掘潮州音乐、工艺美术、民间舞蹈等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潮州特色的美育课程与实践体系,打造潮州市学校美育品牌。”潮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学校美育资源薄弱问题,广东各地以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学校美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广东学校美育水平整体提升。云浮市以党建引领构建“云浮模式”,通过精准发力培育美育师资,深化五育融合,推动“互联网+美育”实现城乡美育资源均衡。“云浮既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艺术素质测评,确保课程开设质量,又努力拓宽美育覆盖面,推广课间放松操,融合艺术、体育与励志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我们还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美育工作,为特殊儿童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实现美育全覆盖。”云浮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高校支持,名师引领
高校是推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阵地,美育工作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如今,广东正在以“输血+造血”模式培育乡村美育师资力量。“为了更好地开展美育工作,我们需要丰富的师资,比如初中新增的戏剧、舞蹈和影视科目的师资,还需要构建音乐基础理论、歌唱、合唱、舞蹈、戏剧、器乐等高中模块课程。”阳江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地方所需,高校所育。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美育师资队伍的培养,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美育教师队伍。美育名师工作室在推进学校美育浸润工作中,依托师资、课程、专业、理论研究等优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韶关学院赵勇工作室以“德美融合”理念构建校地协同机制,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美育粤北,开展名师工作室公益性美育师资培训活动,促进美育均衡发展。
深圳大学王婷工作室聚焦“语言美育”,融合诵读、书写与粤港澳文化传播,辐射乡村及港澳。华南师范大学王海英工作室以岭南舞蹈为载体,推动跨学科融合及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弘扬本土文化。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王羊羊工作室则深耕非遗手工艺,通过“一工一坊”品牌研发课程、助力乡村师资培训。
多方共建,协同发力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考核优化,构建“政府—高校—中小学—社会”多方协同发力的美育生态圈,形成全域联动的“广东经验”。
“当前,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正在着力构建五育并举新生态新格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积极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王静娴表示,“特别是在美育工作方面,广东正在深入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深化艺术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学科美育,打造创新示范项目,普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索智慧美育新路径。”
政策支持,保障成效
为强化美育名师工作室的公益属性,深化“百千万工程”与“双百行动”衔接,推动美育资源向基层倾斜,广东省教育厅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要求工作室主持人明确三年建设规划,重点聚焦乡村美育与数字化赋能。根据建设方案,广东省教育厅将评选出一般资助和重点资助项目,在1年的建设期内,分别给予4万元至10万元建设经费。项目期满的考核指标包括师德表现、工作室建设、美育成效、特色创建、经费使用与成果加分等方面,其中美育成效占比最大。
近年来,广东各市不断推进学校美育工作走深走实,探索出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学校美育新模式。例如韶关学院以校园“文体艺术季”“科技创新创业季”和“多维素质能力成果展示季”为双引擎,打造多层次美育实践平台,并联动韶关、清远两市区县,与地方教育局、中小学校构建起了“大-中-小一体化”与“校地联动协同”的美育浸润机制。揭阳市黄凤珠工作室则联合省内4个名师工作室开展跨市教研,通过同课异构、课题共研等方式,推动粤东地区美育教师从“单兵作战”向“集群发展”转型。
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党组各项工作要求和《广东省促进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充分发挥美育名师的示范引领效应,有力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学校美育短板,共同谱写好广东省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邓雅文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