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伪精英”,不要误伤踏实努力的年轻人

360影视 2024-12-09 17:43 4

摘要:利用联合国对外开放参观的制度,一些博主最多花26美元,在联合国总部的各国旗杆下、会议厅里拍照,有的还做出对着话筒演讲的姿势,营造到联合国“开会”的假象。最近,这类虚假的“精英叙事”得到曝光,引发舆论对自媒体博主引流行为的新一轮关注。

作者:陈秋

利用联合国对外开放参观的制度,一些博主最多花26美元,在联合国总部的各国旗杆下、会议厅里拍照,有的还做出对着话筒演讲的姿势,营造到联合国“开会”的假象。最近,这类虚假的“精英叙事”得到曝光,引发舆论对自媒体博主引流行为的新一轮关注。

互联网内容平台的“伪精英”现象如今引发人们的关注,甚至是反感,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这些博主自我包装、夸大其词,违背了互联网内容传播应有的诚信原则,如果从中谋得商业利益,更是涉嫌虚假营销;另一方面,空有“精英叙事”而缺乏实质社会贡献,只会助长年轻人的焦虑与“内卷”,无益于营造多元、开放、踏实向上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随着中国青年国际化视野的提升,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的中国青年数量呈现上升势头。2022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数百名中国青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付出辛劳、作出贡献。也就是说,不管是联合国的总部机构,还是联合国驻华分支机构,日常都有许多职位申请的职位,而且,联合国还提供了不少实习、志愿者岗位,让在校大学生也有体验和学习的机会。因而,“到联合国工作”并非遥不可及。但这种“伪精英”现象,却有可能对更多年轻人产生误导,消解了工作本身的严肃性及重要性。

应该看到,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密集,来自中国的青年代表到国际组织发表演讲、开展交流并不罕见。在国际化组织工作,年轻人能充分运用自己习得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并获得相应的薪酬待遇。这不仅是令人羡慕的就业方式,也在国际舞台上壮大了中国声音,促进了中国青年一代的表达。他们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交流互动,有助于对方摘下对中国的“有色眼镜”,更加客观理性地认知中国。

在虚假的“精英叙事”之外,不少在内容平台分享自身真实经历的年轻人,他们的踏实努力应该被看见。部分在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的年轻人,利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工作见闻,既是他们个人表达的自由,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方式。这些基于个人视角的内容记录,不仅有助于公众对“联合国光环”祛魅,也有助于受众感受世界的广阔和多元、更加理性地认知国际议题,了解国际组织的运作方式和倡导理念,凝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然而,在网络舆论中,一些分享自己在国际组织真实经历的博主被打上“联合国媛”的标签,不仅涉及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也破坏了“平视世界的一代”融入世界的氛围。

网络舆论反感“精英叙事”,并不是否认年轻人的远大志向。真正优秀的人,从来都愿意承认他人的优秀。平台加强治理,及时处置虚假信息,对优质内容进行流量支持,让用户看见国际组织真实的一面,对那些踏实努力的年轻人也是应有的公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这样的分享在成为常态的同时,也将激励更多中国青年在世界舞台发声建言。(陈秋)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