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围棋自我革命,争取2032年进入奥运大家庭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9:21 1

摘要:其中,围棋早在几十年前就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它曾经在2010年和2023年进入亚运会被列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似乎距离奥运大家庭更近一些。其实不然,2010年和2023年亚运会的举办地分别为广州和杭州,都是在中国举办,完全是中国借着东道主之利增加的。而在中国

围棋和斯诺克这两个运动项目一直都梦想着进入奥运会,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其中,围棋早在几十年前就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它曾经在2010年和2023年进入亚运会被列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似乎距离奥运大家庭更近一些。其实不然,2010年和2023年亚运会的举办地分别为广州和杭州,都是在中国举办,完全是中国借着东道主之利增加的。而在中国之外举办的亚运会,从1986年第十届以来,有在韩国汉城、釜山、仁川,日本广岛举办的,其他城市姑且不论。围棋作为流行于东亚地区的智力竞技运动,以中日韩为最,日韩两国都没有把围棋纳入其中,可见其要进奥运会难度之大。

而在巴黎奥运会上,滑板、霹雳舞、攀岩和小轮车等时尚潮流运动项目反而登上了奥运大舞台。为什么?其原因一是观赏性,不管你懂不懂这些项目,都不影响对它表现出的运动形式的欣赏,二是转播便捷性,这些项目的比赛时间不长,不会让人感觉到枯燥,三是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需求,百年奥运也要保持年轻态,奥运会毕竟主要还是年轻人的奥运会,在保持经典的同时也是需要进行项目更新的。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就是运动项目要有相当的普遍性,不能只在某一个地区很流行,而其他地区完全没有开展起来。乒乓球进奥运就是如此,我国对外输出了很多教练和运动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帮其他国家发展乒乓球运动。

围棋和斯诺克对照上面的要求完全没有优势。这两个项目其实都是以智力为主的运动,尤其是围棋,基本上就是纯智力游戏。

对于围棋,下一局棋动辄要好几个小时,关键是它还没有什么观赏性和娱乐性,几乎吸引不了不懂棋的人观看,在他们看来就是两个人在摆黑白子。这样就不容易吸引到观众,对门票收入和电视转播做不出什么贡献。

第二个就是它的规则问题。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主要在三个国家(中日韩)流行的比赛项目竟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三国各自搞了一套规则,谁主办的比赛就用谁的规则,以至于韩国规则里竟然出现了“提掉的棋子要及时放进围棋盒盖子里”这样的奇葩规定,这不是盘外招嘛,此举间接引发了中国棋手柯洁在今年初的LG杯决赛上退赛(见《一文看懂柯洁退赛事件的前因后果》),目前中国围棋协会已经正式宣布不派棋手参加下一届LG杯。所以,规则不统一也是围棋不能有效推广的一个原因。

第三个,围棋的区域性也严重影响了它进入奥运大家庭。几十年来,围棋是中日韩在轮流做庄,其他国家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强一点的棋手,在现今举办的围棋世界大赛上,可以说对于中日韩三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的参赛棋手,一般就是欧美给一两个参赛名额、东南亚再给一两个,其他就由三国瓜分了。而欧美东南亚国家过来的棋手基本上也是陪太子读书,重在参与。打个不怎么适当的比方,这就好比足球世界杯,国际足联给了亚洲6个名额,结果亚洲出线球队在决赛圈小组赛中几乎个个垫底,给别人刷进球数。本质上是因为亚洲人口多市场大。

斯诺克相对要好点。世台联计划争取让斯诺克进入2032年奥运会。

虽然斯诺克也是重脑力轻体力运动,但是它的观赏性还不错,规则也不算太复杂。

它当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比赛时间问题。打一场斯诺克比赛往往也是需要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一些。不过这个问题还是好解决的,只要把一场比赛的局数适当减少就可以了。比方说,以往斯诺克打一场比赛采用11局6胜制,在奥运会上可以采用9局5胜制甚至7局4胜制,当然这样做可能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偶然性加大。

斯诺克的发源地是英国,主要流行于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它们常以斯诺克正统身份自居,不能接受其他地区的人强过他们。

在斯诺克运动的相关人员中,从观众到球员,甚至一些官员,我们可以看到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当然,我说的是部分人,而非全部或大部分人,这点要说明清楚。

2007年大师赛决赛,19岁的丁俊晖首局打出一杆147,但是在赛场观众无边的谩骂中变得手感全无,已经无心比赛只想着赶快逃离这个“魔窟”,最后以3-10负给了奥沙利文。也许,那时的英国观众还不能接受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球员战胜伟大的奥沙利文带走奖杯。

无独有偶,在2025年世锦赛上,中国准神赵心童以业余球员身份,手持外卡从资格赛第一轮打起,连克强手九轮全胜,最终站到了最高领奖台,捧起了冠军奖杯。

果然,不和谐的一幕紧随着又出现了。

墨菲、塞尔比、 罗伯逊、马克-艾伦、阿里-卡特、霍金斯等人对赵心童的参赛资格和获得积分提出质疑,虽然世台联驳回申诉并进行了说明(见《世台联就赵心童世锦赛有关问题开圆桌会议》),但可以看出英国正统的思想在某些人脑中深深铬刻,难以改变。

前不久英国《镜报》也登出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墨菲、罗伯逊等人对世锦赛的一些看法。墨菲觉得世锦赛的赛制不公平,应该采用大签位制,不设种子选手,所有球员都从第一轮打起(见《墨菲脑回路新奇,要求更改世锦赛赛制》),也不知道他这是唱的哪一出。世锦赛采用现行赛制几十年了也不见他提出,中国球员一夺冠就觉得这个赛制不行了。是不是打算通过下一届比赛的改制让所有人从第一轮打起,这样十六强中的中国选手就容易在前几轮被英国选手大潮给吞没?

由此又衍生出第二个问题,与围棋一样,斯诺克也是地域性太强了。斯诺克的主要流行地区还是在英国和爱尔兰地区,高手也基本上在这里。而由于中国球员丁俊晖的横空出世,带动了斯诺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通过20年的努力,才终于有了如今的成绩。从丁俊晖2003年进入职业赛场,到2025年赵心童获得世锦赛冠军,中国球员站上斯诺克之巅足足花了22年。而其他国家打职业斯诺克的只有寥寥一两人,很难普及开来。

我们统计一下2024/25赛季末的职业选手(见《重要资料:斯诺克球员赛季末排名及新晋球员英文名、其他译名等》),剔除戴尔,增加新晋的10人后一共是136名球员。可以发现,职业斯诺克球员主要还是集中在中英两国,其中英国独占大头,在所有136名职业准职业球员中,英国球员有73人,占了53.676%,而中国 有27人占19.853%,其他国家的球员加起来只有36人,占26.470%。

而如果统计前32强球员,则更是只有4个国家的球员上榜。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英国和中国,两者所占的比重更大。英国共有20人,占了62.5%,中国有10人,占了31.25%,而澳大利亚和伊朗各只有一人。

优势力量过于集中,实在是不利于项目进入奥运会。只要改掉上面的问题,进入奥运大家庭就有机会了。

来源:胡涂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