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宣讲的红旗渠精神使我身心备受鼓舞,在工作中,我将发扬红旗渠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争当岗位标兵、服务先锋。”5月12日,漯河市源汇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干部刘峥说。当天,该区“源汇实践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走进区新时代文明
“这次宣讲的红旗渠精神使我身心备受鼓舞,在工作中,我将发扬红旗渠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争当岗位标兵、服务先锋。”5月12日,漯河市源汇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干部刘峥说。当天,该区“源汇实践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走进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河南省新时代宣讲团成员李明娟老师以《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为题,为全区200余名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专题课。
这是源汇区创新打造“源汇实践说”宣讲品牌,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源汇区全面实施党的创新理论走心工程,以健全全域化立体式宣讲体系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宣讲队伍为支撑,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拓展宣讲领域,深化推广创新模式,持续擦亮“源汇实践说”理论宣讲品牌,以更具针对性、时效性,更有影响力、生命力的宣讲活动,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赋能全区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该区印发深入推进“源汇实践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是要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源汇实践的生动故事,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统一部署以及形势任务需要,探索创新“宣讲+”模式,制定宣讲计划和专题宣讲方案,组建宣讲队伍、编写宣讲提纲、组织集中备课、培训宣讲骨干,高质量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专题宣讲、重大主题宣讲、改革发展重大任务的常态化宣讲、形势政策宣讲等活动,为源汇改革探路、创新闯关、发展破题鼓劲助力。明确队伍建设要坚持“体制内+体制外”一体推进,整合运用选拔推荐等方式,发掘一批青年创客、非遗传承人、大学生等宣讲骨干。还提出了宣讲方式要注重增强“趣味”、增添“土味”“鲜味”。并建立了政府支持、市场创收、礼遇关爱、定期展示等保障措施,确保宣讲工作常态开展。
深化推广创新模式。该区聚焦宣讲堵点和群众需求,在坚持以“讲”为中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体裁的相互借鉴与融会贯通,重点采取“1+10+6+N”宣讲模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这“1”主线,组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10”支宣讲队伍,采取“宣讲+N”的方式,广泛开展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等“6”进活动,持续开展“百姓宣讲直通车”“快乐星期天”进基层活动,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面推广“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集”模式。通过集党群联建、政策宣讲、便民公益、文艺演出、健康义诊、农技咨询等多元化服务,设置固定宣讲板块和活动流程,整合团委、妇联、公安、卫健、民政、科技、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的便民服务资源,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建立宣讲联合体。深化“理论+文艺”宣讲模式。融理论传播于形式多样的文艺文化活动中,组织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编排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等方式开展宣讲,推动形成了宣传搭台、共同唱戏、资源共享、活动共振、宣讲共融的工作局面,有效提升了理论宣传宣讲对群众的影响力、引领力。
持续延伸宣讲“触角”。该区立足全区电商产业与新媒体经济活跃,“两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逐年壮大的实际,结合“两企三新”发展需要,在建成104个“源汇小哥”红色驿站,创新建立全市首家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工委的基础上,又为新就业群体的发展型楼宇试点EGO颐高漯河数字总部港、豪之英电商大厦等颁授“‘源汇实践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牌匾,积极搭建实践交流平台,举办“两企三新”高质量发展主题宣讲活动、新媒体新零售创客交流活动等,成功将理论宣讲“触角”延伸至“两企三新”群体。
同时,通过发掘有站位、有情怀、有钻研、有本领、有作为的宣讲新势力,动员宣讲骨干、驻漯高校青年宣讲员、企业青年创客等,积极构建集研学、备课、宣讲、沙龙等功能于一体的宣讲联盟,以青年人的视角,制作一批微课、微文、微视频、微动漫等新媒体理论传播产品,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创新、创业、创造、创富、创美故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发声品牌,培育一批受欢迎的宣讲网红达人,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使“理论强音”与“青年声音”有效融合,做到“青年人集聚在哪里,阵地就设在哪里,宣讲就讲到哪里”,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在“两企三新”领域走心走深走实。
截至目前,该区纳入首批“源汇实践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员21名,打造首批“源汇实践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示范站11个,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受益群众万余人次。(董燕 王军宁 李彤)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