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80周年,也是民进会史工作主题年。民进上海市委会特别推出“见字如面”专栏。专栏以书信为载体,展示文字中蕴含的真实情感,同时,也让我们从往来书信中感悟民进会员的理想信念,走近他们的岁月情深。
2025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80周年,也是民进会史工作主题年。民进上海市委会特别推出“见字如面”专栏。专栏以书信为载体,展示文字中蕴含的真实情感,同时,也让我们从往来书信中感悟民进会员的理想信念,走近他们的岁月情深。
常生龙,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主委,民进上海市委会基础教育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研究员、物理学博士、特级教师。民进上海市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委员会常委,上海市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他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上海教育科研》《中国教育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300余篇,出版《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作业设计的30个原则》《从普通到卓越:教师成长的五堂必修课》《教师阅读那些事儿》《让教育更明亮:教育升维的四个要素》等著作。他还是著名的阅读推广人,20年来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并写一篇心得体会,被《中国教育报》评选为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他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深受全国教师欢迎,印刷总量达30万册。
顾文艳:民进会员,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小学语文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童诗教育教学研究的先行者。她从2008年开始诗教育人的实践研究,指导儿童将世间的点滴美好写进诗里。十六年来,指导的学生发表诗歌作品千余首。
给常生龙的信
常生龙院长:
见字如面!
时间过得真快!上次见到您是寒假的第一天,我们一起参加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和民进上海市委会基础教育委员会共同组织的活动。
坐在观众席的我,听着您娓娓而谈,不禁想到在江苏工作时通过新浪博客读您文章的情形。有时,您分享阅读的感悟,我会“按图索骥”,去读您推荐的书;有时,您针砭时弊,精辟犀利的观点引我深思;有时,您描摹一草一木,优美细腻的文字,让我仿佛置身于草木芬芳之中……读到酣畅处,我还会情不自禁地在您的博文下留下几行评论。
2021年,我来到复旦二附校工作,暑期培训时聆听您的讲座,这才有了请您当我的入会介绍人的机缘。您还推荐我加入民进上海市委会基础教育委员会,让我有更多参政议政的学习机会。
去年,我有幸入选朱永新老师发起的“新教育明师班”。“相约星期二”的每周读书会,让我们在媒介如此丰富的年代回归到最朴素的阅读方式。我庆幸自己作为民进人卷入了新教育实验的浪潮,成为小小浪花一朵。
民进被称作“教育党”,我认识的第一位民进会员便是我的师傅贾志敏老师。贾老师的文章语言简洁,善用短句,行文晓畅,风格很是鲜明。他曾经告诉我,他的文风深受叶圣陶先生的影响。90年代中期,他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经验交流会,下榻劳动大厦,恰巧与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同一楼层。他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房间小坐,请他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授他作文的。贾老师就是这样,时时刻刻,心心念念,都是他热爱的语文课堂。
贾老师给了我民进人的初印象,而您则是民进人在我身边的榜样。您作为教师享读会的倡导者及组织者,通过线上线下的讲座,领读文章的分享,为教师们构建了一幅幅阅读图谱。数以万计的教师加入了教师享读会,享读会的每一位教师又在一个个孩子的心田播下了阅读的种子……
我的新书《我就想静静地教书》出版后,您特地撰写了一篇题为《静心教书,真好!》的书评,给予我莫大的鼓励。民进成立80周年之际,很高兴能以书信的方式表达我的感谢,并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如何来影响身边的老师,让他们也能爱上阅读?
敬颂
春安
顾文艳
给顾文艳的信
文艳老师:
春安!
收到您的来信非常开心。
虽然我们在同一座城市,甚至在同一个区内工作,可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能够见面的机会真是不多。电话或微信的交流虽然便捷,但书信交流依然是深层次沟通不可或缺的方式。就如您信中所说的,在新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朴实无华的传统阅读依然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书信亦是如此。
您在信中谈到最多的话题,是关于阅读的。在这方面,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老师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他有个著名的论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家园。”多年来,作为民进界别的代表,朱永新老师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倡导建立国家阅读节,建立全民阅读基金。他努力推进着整个国家的阅读工程,着力让个体化的阅读行为汇聚为造就国家层面精神世界的力量。朱永新老师尤其关注书香校园的建设以及师生阅读,为了让老师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提升自身专业能力,20多年前,朱永新老师半戏谑半认真地说要成立“成功保险公司”,鼓励老师们坚持阅读、实践、反思、写作,每天至少完成千字文。他说坚持十年如果未能跻身成功者的行列,可以找他理赔。
我自己走向系统阅读和写作的道路,受朱永新老师的影响很大。20年前我评上特级教师后,就在思考后续的专业发展方向,并为自己制定了具体目标: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后感。从制定目标的那天起,我一直坚持到现在。为了激励自己,我还开设了博客,将自己的读后感以及对教育工作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和大家互动交流。我们最初“相识”的平台就是新浪博客。回顾20年来的人生历程,阅读必然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它不仅重塑了我的生活方式,让我养成了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还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走入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理工男”,因为坚持阅读和写作,先后出版了三本与阅读相关的著作,其中还包括给教师的阅读方法论,这是此前我未曾想到的。
诚如您在信中所说,民进会员有近七成来自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的会员居多,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党”。自民进诞生以来的80年里,涌现出一大批为我国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教育家,从民进的领导人马叙伦、叶圣陶,到老一辈的教育家霍懋征、赵宪初、方明、张志公、段力佩、贾志敏,再到现在正活跃在教育舞台上的周洪宇、张志勇、吴正宪、李镇西、肖川、吴国平等,每个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在教育领域或独树一帜、或开枝散叶,在推进教育理论的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没有对民进教育领军人物做过系统研究,之所以对上述名家印象深刻是因为阅读过他们的文章、著作或传记,我的罗列肯定是挂一漏万。如果请各位民进人都来说说对自己有影响的民进教育名家,一定会有各自不同的名单呈现。
民进的这些教育名家如同一面面旗帜,照亮了民进会员前行的道路。霍懋征等老一辈教育家扎根教育一线,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岗位,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事业奉献一生,让会员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遵循;赵宪初、张志公等教育家在各自领域独树一帜,为民进会员树立了专业成长的榜样,激励大家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努力成为教育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众多教育名家从基层教育岗位起步,经过不懈努力取得杰出成就,为会员们展示了教育职业的广阔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
每每阅读这些教育名家的作品,品味他们为教育事业,为国家发展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我的心中都会受到触动,也经常会问自己,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可以做些什么?2022年,在《中国教育报》领导的鼓励下,我成为该报创办的“给老师的读书会”的第一位领读人,在开创线上共读新模式的同时,带领全国各地的教师开启了一本本经典教育作品的共读活动。有了这样的领读实践,我又进一步思考,可以在民进组织中再创一个读书会,打造“全民阅读,教师先行”的民进品牌。我将自己的想法和相关领导、相关机构沟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在民进上海市委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民进上海市委会基础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梦想成真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教师享读会”于2023年4月世界读书日期间成立,到目前为止,已经组织老师们阅读了17本大家名作。说起此事,也要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在今年春节期间共读《学会关心》一书时,您作为本书的领读人,为大家奉献了一组导读文章,不仅拓宽了共读伙伴的视野,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作者浓郁的人文情怀以及文字背后蕴含着的对教育深沉的爱。
您在信中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如何来影响身边的老师,让他们也能爱上阅读?”我想,您自己心中是有答案的,您已经在用自己的行为告诉身边的老师,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我问起您的成长经历,您说自己特别喜欢童诗,就花了很大的功夫收集、阅读中外童诗作品,常在案头翻看的就有几十册童诗集,可以说,您基本做到了将这个领域的作品“一网打尽”。虽然我是物理老师,但阅读您的《我就想静静地教书》这本著作,也能从中感受到您在童诗方面大量的阅读积淀以及深入的研究。正因为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您能准确判断出学生的作品是否是原创。一位教师不可能在教育教学的所有领域都非常精通,但找到一个自己喜爱的领域,广泛涉猎这一方向的经典作品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成果,从中找到可以进一步探索实践的路径和方向,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您多将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介绍给身边的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的。
祝愿您在阅读和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有新的成果涌现,同时引领更多的同道人爱上阅读,爱上教育这一美好的事业。
祝一切顺利!
常生龙
来源:民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