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节水周到来之际,橘洲君也注意到,近期湖南省、长沙市分别召开了2025年省、市总河长会议。除了水资源外,会议还提到了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等很多内容,涉及与水有关的方方面面。
每年5月15日所在的这一周,是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旨在使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共同建设碧水家园。
在节水周到来之际,橘洲君也注意到,近期湖南省、长沙市分别召开了2025年省、市总河长会议。除了水资源外,会议还提到了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等很多内容,涉及与水有关的方方面面。
今天,请跟随橘洲君走近湘江、浏阳河等“一江六河”,聆听长沙河长制实践的故事。
一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岳麓山云麓宫的这副著名对联,生动地阐述了一个事实——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眼下,长沙已进入汛期,如何未雨绸缪,打好安全度汛的“主动仗”?
今年以来,长沙各地开展了多次防汛应急演练,从预警发布到救援结束,每个环节都严格对标实战标准。图片来源于“长沙应急管理”公众号
5月12日,一场特别的极端暴雨天气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在浏阳市古港镇宝盖寺村开展。
“全省大范围强降雨,湘江流域降雨量250至300毫米,长沙防汛形势严峻。”接到演练预警后,长沙市水利局立即召开调度会。长沙共有304个山洪灾害风险区,涉及40个乡镇(街道)的176个村(社区)。如何精准锁定重点防御区?长沙的答案是依托数字孪生浏阳河项目等“智慧水利”平台,快速确定山洪风险区域。
“宝盖寺村沔江河水位正不断攀升。情况危险,立即做好人员转移与巡查值守工作。”应急抢险队迅速集结,通过广播预警、入户通知等方式,有序组织群众沿安全路线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此次演练不仅检验并完善了应急预案,还强化了与各方的协同合作,在信息、资源、救援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长沙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扎实的山洪灾害现代化防御体系建设,长沙已连续10年实现山洪灾害“零死亡”。
如今,长沙能提前3小时精准锁定强降雨落区,提前1小时精准预报降水量级,不仅让防御更有针对性,也为人员转移争取更多时间。这背后离不开今年新增的3部测雨雷达的功劳。
长沙防汛神器测雨雷达。图片来源于长沙市水利局
早在2021年,长沙就试点建设了3部测雨雷达,覆盖了市域东半边的浏阳河与捞刀河流域。今年新增的这3部又覆盖了市域西半边。新老搭档的6部雷达犹如一张巨大的“天网”,74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都被“一网打尽”,汛期防控跑出加速度。
应对水灾害,长沙着力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在建好“硬件”上下功夫,在优化“软件”上显成效,强化气象监测预警,确保安全度汛。
二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在浏阳河尾闾的滨江文化园一带,细心的市民游客可能注意到,沿河绿化带总能见到一群净滩护水的志愿者。他们拿着夹钳,将发现的生活垃圾一件件装进垃圾袋里,确保一河清水入湘江。
这群志愿者都来自开福区新河街道栖凤社区。2023年初,栖凤社区河长办成立了“爱护母亲河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同维护一湾碧水”的良好氛围。如今,社区常态化组织人员对浏阳河河段开展每日三巡查,遇汛期等特殊时期,还会组织志愿者进行24小时巡查管护,确保浏阳河环境整洁,水体健康。
开福区新河街道栖凤社区的志愿者在清理河岸垃圾。图片来源于社区
在长沙,这样的志愿者团队不在少数。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水”得名,该校的“湘水行者”志愿服务团队就远近闻名。2024年12月,“湘水行者”的“河畅九道湾,‘智’愿湘水行”项目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荣获节水护水类金奖。
“河畅九道湾,‘智’愿湘水行”采用“校地联盟”模式,精准定位保护浏阳河,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交叉优势,通过“水上看、水中探、水边巡”的水陆空三维联动,推动浏阳河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高效、精准、协同发展。
来自水工专业的刘宇杰是“湘水行者”团队成员,他告诉橘洲君:“作为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精心设计并实施了创新性的志愿服务方案,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我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将持续坚定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决心,继续投身于水质保护、水资源管理、节水宣传等志愿服务的探索和实践,努力为水域生态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
像“湘水行者”这样参与河湖保护行动的青少年志愿者,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河小青”。长沙按照“河长办+共青团+青年环保社会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共建形式,组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1400余支,培育“河小青”志愿者7000余名。
保护水生态,长沙着力深化环境综合治理,注重协同联动,抓好河流共商共管共治。
三
你注意过自己小区的供水系统吗?5月12日,长沙水业集团邀请市民代表走进天悦和苑二期、万科金域国际四期的二次供水标准化泵房,近距离观摩小区供水系统的“心脏”。
如今市民打开家里的水龙头,自来水便“哗哗”地涌入。其实,对于很多高层住户而言,市政管网的自来水因为水压不够,是无法直接入户的,而是需要经过加压,这就是二次供水。
“原来我们日常用水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科技保障呀!”不少市民还是第一次了解二次供水的秘密,听了技术人员的讲解后纷纷感叹道。水业集团工作人员还逐一解答了水质稳定性、水压调节等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次“沉浸式”的观摩体验,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了用水不易,今后要节约用水。
长沙市民代表参观小区二次供水标准化泵房。图片来源于长沙晚报网
在节水宣传周期间,长沙水业集团旗下7座制水厂也同步开放。讲解员带领市民观摩水厂、水质监测站、中试基地、长沙水业实训基地,实地了解制水工艺流程,零距离观看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节水宣传周不仅是动员广大市民共同关注水资源、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的重要窗口,更是帮助全民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有效途径。”长沙水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城市更新为契机,通过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升级及服务模式创新,持续强化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全力守护城市供水“生命线”,为构建人水和谐的现代化长沙注入绿色动能。
节约水资源,长沙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护。
省、市总河长会议均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坐拥“山水洲城”的长沙,坚持系统施治,着力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橘洲君相信,“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定将陪伴一代又一代长沙人,成为美丽中国的精彩一页。
记者/尹玮
编辑/刘丹 校读/李乐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