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友是学校最深情的牵挂、最宝贵的资源、最靓丽的名片。岁月悠悠,一代代武汉理工人各奔前程,但他们心中那份对母校的深情与怀念,如同璀璨星辰,指引其前行的方向。学校坚持以“全周期、全范围、全方位”理念开展校友工作,着力培养校友根情文化,增强校友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
【编者按】校友是学校最深情的牵挂、最宝贵的资源、最靓丽的名片。岁月悠悠,一代代武汉理工人各奔前程,但他们心中那份对母校的深情与怀念,如同璀璨星辰,指引其前行的方向。学校坚持以“全周期、全范围、全方位”理念开展校友工作,着力培养校友根情文化,增强校友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为激励广大师生向优秀校友学习,本网特此推出“校友之光”专栏,通过分享校友故事,传播并弘扬理工精神。敬请关注。
向爱国,1964年4月生,“湖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杰出人物”“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人大代表、学校产学研特聘教授、学校82级校友,现任武汉港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带领企业砥砺奋进,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及信息化领域,致力于实现各类单机机械设备核心驱动部件国产化、设备群全流程作业无人化、企业管理数字化与信息化,港迪技术被评为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4年1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开启发展新征程。
港迪技术上市敲钟仪式
梦起理工 不负韶华
1982年,18岁的向爱国踏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校前身)的校门,在船舶港口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启了他的大学求学之路。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港口机械化、自动化转型需求迫切,向爱国意识到核心技术自主的重要性,将技术报国的信念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实验。在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前沿的专业教育中,他以高度的专注和热忱汲取知识,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86年,向爱国选择留校任教,担任自动控制工程系《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的教学工作,并承担部分港口起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多年的学习及教学工作,塑造了他“振兴民族工业”的初心,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他敏锐的技术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宝贵的品质在他未来的创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其日后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埋下了伏笔。
艰苦创业 筑梦前行
1999年,向爱国与徐林业、范沛、顾毅三位校友,抓住港口起重设备市场需求剧增的机遇,瞄准港口起重设备控制系统,自筹资金30万,走上创新创业之路。创业之初,办公条件艰苦,但是向爱国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告诉公司员工:“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小船也能经风浪,也能变大船。”在他的鼓励下,无论多么艰苦,公司员工都时刻保持着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创业初期,向爱国与创业团队开会讨论公司发展战略
很快,公司接到第一个订单。来自涪陵港设备的电控系统。“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把这个产品做得好上加好。”向爱国一面动员员工迎接挑战,一面身先士卒投入研发与生产之中。为了确保零部件的质量,他亲自到市场采购。当时生产设备简陋,起吊没有行车,只能用自制的三角架起吊柜体。他和员工一起加班加点,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正因为他的一丝不苟、严格管理,重视品质与服务,公司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订单越来越多。
创业初期,港迪公司在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的办公地址
向爱国对企业管理严,对自己更严。每天上班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他说:“我要对公司的全体员工负责,不能懈怠。”在员工看来,向爱国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但他却说:“其实我也有疲倦的时候,但只要面对员工或客户,总能迅速调整,展现出最佳的精神状态。”
资金紧张、技术难题、市场开拓艰难……创业初期,团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向爱国从未动摇过、放弃过,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推动企业持续发展,逐渐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崭露头角。
诚信经营 行稳致远
2002年5月的一天,深圳妈湾港遭台风暴雨袭击,电控机房进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这是与产品质量无关的事故,接到用户的求援后,向爱国立即调集公司技术工程师连夜赶赴现场抢修,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损失。
在向爱国的带领下,公司秉持“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的宗旨,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坚持“以最快的方式到达现场解决问题”,快捷、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港迪品牌形象持续提升,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
创新发展 砥砺前行
在向爱国的带领下,港迪人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深刻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唯有持续创新,才能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向爱国的鼓励和支持下,港迪技术研发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公司生产的“盾构、建机和港口专用变频器”荣获“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国家工业建设的“大国重器”,变频器作为盾构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国产化对于国家战略意义重大。港迪技术成功研发出盾构机专用高性能变频器,并实现了市场规模化推广与应用,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牌在这一领域的垄断,为我国盾构机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研发的集装箱智能操控系统相关技术荣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散货智能操控系统相关技术获“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多门机协同作业智能控制系统经中国港口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工程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与质量,减少了职业健康危害,助力港口、水泥等行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转型升级。
港迪技术践行“成就客户,造福员工,奉献社会”的企业价值观,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企业。向爱国坦言:“企业的价值不仅是盈利,更要为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港迪主驱动水冷变频器助力武汉地铁19号线全线贯通
饮水思源 情系母校
母校是梦开始的地方,母校的一草一木,见证奋斗的青春;母校的砖瓦之间,藏着知识的光芒;恩师的教诲,常在耳畔回响。向爱国深情回忆校园时光,感恩母校的培育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向爱国在学校作报告
为支持母校建设和发展,向爱国在学校设立奖学金,积极推动公司与母校的合作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实现企业与母校的互利共赢。2024年9月,学校与武汉港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党建与文化合作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学校与港迪技术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向爱国说,为母校贡献力量是校友的荣耀,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希望助力母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他寄语学弟学妹们,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从青涩学子到行业领军者,向爱国的故事是理工精神的生动注脚。“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的理工基因始终流淌在向爱国的创业历程中。他以产业报国的理想、反哺母校的深情,诠释了企业家与校友的双重担当。未来,这份“理工情怀”将继续激励广大师生,在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砥砺奋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篇章。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