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一场由某社交平台博主发起的对比亚迪车型挡位设计的质疑,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些博主声称比亚迪的R挡(倒车挡)和D挡(前进挡)位置不符合行业惯例,但很快这一说法就被网友指出存在常识性错误,因为不同车型的挡位设计本就各异,甚至奔驰、宝马等豪华品
近期,一场由某社交平台博主发起的对比亚迪车型挡位设计的质疑,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些博主声称比亚迪的R挡(倒车挡)和D挡(前进挡)位置不符合行业惯例,但很快这一说法就被网友指出存在常识性错误,因为不同车型的挡位设计本就各异,甚至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经典车型也曾采用过类似布局。这场看似简单的技术争议,实则揭开了汽车行业“黑公关”现象的冰山一角。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频繁遭遇“黑公关”的攻击。从捏造“充电爆炸”谣言,到操控油耗测试数据,黑公关的手段层出不穷,且愈发明目张胆。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对此表示:“这种低级黑已经见怪不怪了!如果是专业批评我们虚心接受,但为了黑而黑,甚至编造常识性错误,背后必然有组织化运作。”
面对黑公关的猖獗,比亚迪采取了果断的反击措施。自年起,比亚迪将举报黑公关的奖励从5万-100万元逐步提升至最高500万元,并建立长期有效机制。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仅年前四个月,比亚迪就向名举报人发放了1万-100万元不等的奖金。
在法律层面,比亚迪同样没有手软。近两年,比亚迪起诉了超过20个“黑号”,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2024年起诉博主“龙猪-集车”名誉侵权胜诉,获赔201.87万元; 2025年4月,造谣“比亚迪充电爆炸”的博主“葡萄碎碎冰”被警方行政拘留;针对姚某强恶意篡改油耗测试数据的行为,比亚迪更是索赔500万元。
比亚迪的反击不仅揭露了黑公关的恶行,更揭示了其背后的完整产业链。黑公关的运作通常涉及三个环节:需求端、执行端和传播端。部分车企或竞品通过中介寻找“打手”,公关公司则批量雇佣自媒体,定制抹黑方案,并利用算法推荐机制,在短期内集中推送负面内容。这种恶性竞争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更对整个汽车行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尽管年家车企联合发起《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倡议》,但黑公关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这主要归因于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以及流量诱惑大等因素。黑公关的肆虐不仅侵蚀了消费者信任,更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打破这一困局,比亚迪的应对策略为行业提供了范本。通过技术反制、全民动员和法律震慑等手段,比亚迪成功震慑了黑公关,并推动了行业形成“法律维权+公众监督”的共治模式。
写在最后:倒车挡的风波虽然看似是一场技术争议,但其背后所揭示的却是汽车行业暗流涌动的竞争态势。比亚迪的反击不仅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更是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贡献。只有当车企们携手共进,共同抵制黑公关的恶行时,才能营造一个清朗的市场环境,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汽车之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