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于2015年建立广西“开路先锋”交通工匠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基地自常态化运行以来,秉承着“传承、培育、践行、发扬”的建设理念,立足“讲好交通工匠故事,培养‘开路先锋’人才”的交通特色定位,致力于赓续交通文化,
近年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于2015年建立广西“开路先锋”交通工匠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基地自常态化运行以来,秉承着“传承、培育、践行、发扬”的建设理念,立足“讲好交通工匠故事,培养‘开路先锋’人才”的交通特色定位,致力于赓续交通文化,培育交通文明,弘扬交通精神,打造了一个集教育、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聚焦培根铸魂育人主旨,深化场馆育人实效
广西“开路先锋”交通工匠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拥有交通工匠展厅、路桥教学工场等十大室内外场馆,这些场馆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设计精良,充分展示了广西交通运输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其中,交通工匠展厅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多媒体影像和互动设备,生动再现了广西交通建设行业的辉煌历程和卓越成就。通过展示古今交通工匠历史,传承新时代交通工匠精神,助力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
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打造交通文化育人阵地
基地精心收集了广西交通建设行业使用过的测绘、勘察、设计仪器、施工、检测等设备120余件,以及珍贵历史照片、手稿80余件。这些藏品不仅见证了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基地积极开展交通运输科技知识普及、宣传广西交通运输发展、展示现代化交通理念及先进交通文化等系列活动2300余次,参加人次达5.6万人。这些活动不仅普及了交通知识,也提高了公众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结合学校交通文化特色,基地以研学参观、教育实践、互动体验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广西交通运输事业的历史变迁和突破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历代交通人坚定信念、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接续奋斗的昂扬斗志,也彰显了跨越时空、一脉相承的“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奋斗精神等交通精神谱系,推动红色文化建设纵深发展,打造红色文化的传播地。
凝练四大特色,创建交通文化体验新空间
一是聚焦“立足交通、服务交通”的鲜明特点。基地充分结合西南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依托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施工、汽车检修、港口航运、物流运输、信息技术、轨道技术等“四高四优”8大专业群教学资源,推动科普资源整合,已建成了路桥教学工场、公路建管养一体化智慧体验中心、水下破岩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高性能沥青中试基地、交通工匠展厅等专业场馆10个,覆盖了交通运输重点领域。这些场馆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实现红色交通文化教育全覆盖。
二是融合教学实践和科普教育功能。基地科普资源呈现形式和教育方式具有多样性,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讲解与体验相结合、实景与VR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教育。虚实结合+互动体验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感受更为鲜活的红色历史,提高了科普教育和红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体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基地分别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北投集团、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等省内大型交通运输龙头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基地为基础,共建共享了3个省级、8个市厅级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了由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科研服务创新团队。这些合作不仅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平台。同时,基地还积极参与行业及地方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为推动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外,基地还签署了56项服务合同,荣获了11个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等荣誉奖项,进一步彰显了基地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影响力。
四是展望交通职教出海的国际化视野。基地依托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东盟交通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的身份和地位,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目前已经在印尼国立技术大学挂牌成立了中国—印尼交通运输现代工匠学院,在越南交通技术大学挂牌成立了中国—越南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等国际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为东盟国家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交通运输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服务,也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树立了典范和标杆。同时,基地还长期面向印尼、越南、巴基斯坦、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学生开展交通运输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活动,形成了“西鉴—中融—东输”的国际交流模式。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也为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广西“开路先锋”交通工匠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在推动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普教育工作、培养交通工匠和“开路先锋”人才、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以及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贡献。在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的总体框架下,发挥基地优势,促进红色文化全面渗透于思政课程教学的各个层面,旨在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培育学生精神品格的强大力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守正道与勇于创新中,切实达到塑造灵魂、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目的。(韦秋平)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