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榄雕传承社团风采展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5:13 1

摘要:广州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以“非遗进校园”为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和校园文化,培育了工匠精神。2018年,学校与增城区文化馆、榄雕非遗传承人深度联动,打造政校行企协同的非遗传承基地。该基地凭借系统性传承模式和显著育人成效,连续三届(2018-2026)获评“广州

广州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以“非遗进校园”为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和校园文化,培育了工匠精神。2018年,学校与增城区文化馆、榄雕非遗传承人深度联动,打造政校行企协同的非遗传承基地。该基地凭借系统性传承模式和显著育人成效,连续三届(2018-2026)获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此过程中,学生榄雕传承社团应势而生,通过大师工作坊、非遗文创研发等实践,既让千年绝技薪火相传,更在青年学子中厚植文化自信、涵养工匠精神。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牌匾、证书

一、社团概况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是榄雕社团的主阵地,基地集培训、展览、研讨等功能于一体,设有多个功能区,营造了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基于此,榄雕社团成立,吸引了多专业、多年级的学生参与,共同致力于非遗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榄雕室

▲授课区

▲实践活动区

▲作品陈列区

五年来,榄雕传承社团成员稳步增长,维持在四十人以上,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社团结构完善,分工明确,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成员们积极学习和实践榄雕技艺,不仅掌握了基本技法,还尝试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使传统榄雕焕发新生。

▲ 学生社团照片

二、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一)开设《榄雕》选修课程,提升社团榄雕技艺

学校邀请省级及增城区级榄雕传承人吴明南和吴俊凯担任榄雕社团导师,开设《榄雕》选修课。课程涵盖榄雕历史文化、技法和创作实践,融入日常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传统技艺中融入个人风格和现代元素,创作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榄雕作品。在传承人指导下,学生榄雕技艺提升,作品在校内外展览中获得赞誉。

▲榄雕传承人证书

▲ 榄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学生授课

(二)通过榄雕校本教材,提升榄雕学习的系统性

学校创新构建“双师共研”模式,校内指导老师与榄雕传承人共同编写了《乡土·非遗·榄雕》校本教材,成为学生深入学习的宝典。社团成员通过该教材加深了对榄雕技艺的理解,提升了操作能力,为技艺传承与发展打下基础。教材章节还配有微课,辅助学生课后学习。

▲榄雕校本教材《乡土·非遗·榄雕》

(三)依托榄雕网络课程,提升社团发展活力

2022年10月,学校的网络精品课《增城榄雕文化》在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立项,学生们可通过网络课程观看榄雕视频,学习细致步骤,并与大师及同学互动交流,共同解决技艺难题。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激发了学习热情,促进了榄雕技艺的传播和传承。网络课程还吸引了校外爱好者,扩大了社团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社团发展注入新活力。

《增城榄雕文化》网络资源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非遗传承注入活力

近年来,榄雕社团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走进非遗”为主线,开展展览、研学、讲座等活动。共举办大型活动6场,覆盖1000多人次。组织6场榄雕研学,让学生实地学习和考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举办4场校内讲座,社团成员展示雕刻技能和成果,确保非遗文化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为青年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打下基础。

▲榄雕社团活动

▲榄雕主题展览

▲榄雕比赛颁奖仪式

▲榄雕技艺推广课

▲师生参观广州华立科技学院周汉军榄雕大师工作室

▲与文化局领导、广州华立科技学院领导开展研讨交流

三、社会影响

通过有效的榄雕社团活动,学校非遗基地并被认定为广州市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广州市高水平实验室。社团成员在技能竞赛中获得27项奖项,积极推广榄雕文化。榄雕技艺的推广和媒体报道助力传统文化复兴。

▲榄雕作品展览

▲学生在希尔顿逸林酒店开展推广活动

▲榄雕对外推广情况

▲榄雕社团学生荣誉

四、展望未来

在榄雕传承社团“守正创新”育人理念下,200多名学生完成从

技艺习得到文化认同的升华,形成“传艺-承美-铸魂”的梯度成长路径。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美育浸润”行动为指引,深化榄雕技艺与五育融合的课程化实践,通过设立传承人工作坊、校园非遗文化廊、科技赋能非遗等方式,持续培育兼具工匠精神与数字素养的新时代传承人,让千年榄雕在青年手中焕发文化自信的时代光芒。

来源:教育看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