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丰城文化导师的破圈实践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2:09 1

摘要:为承接好全省“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工作,推动丰城市文化人才资源下沉,丰城市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四个一批”文化导师下乡计划。从本土文化人才资源库遴选了33名在新闻宣传、理论宣讲、文化文艺、非遗传承四个领域的专家人才,下沉到各乡镇(街道),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聘请一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夏添报道:为承接好全省“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工作,推动丰城市文化人才资源下沉,丰城市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四个一批”文化导师下乡计划。从本土文化人才资源库遴选了33名在新闻宣传、理论宣讲、文化文艺、非遗传承四个领域的专家人才,下沉到各乡镇(街道),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聘请一批文化导师,帮助基层培养文化人才,打造文明实践品牌,并带领开展示范活动。

春日的丰城,赣江水暖,龙光书院的老樟树抽了新芽,这座浸润着剑邑千年文脉的古邑,正被一群“文化点灯人”唤醒新的生机。丰城市“四个100”文化导师如春燕衔泥般飞入街巷阡陌,他们以笔墨为剑,以歌舞为诗,在青石板上写就新时代的文化注脚。以下撷取三幕动人场景,看千年古邑如何在春风里舒展文化的羽翼。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共累积开展文化服务396场,惠及群众1.3万余人次,在青石板上刻写下新时代的文化年轮。

新闻导师:当剑邑故事遇见时代笔锋

实地培训与交流学习。在张巷镇白马寨古村和谐苑前热闹非凡、人头攒动。一场以“跟着文化导师去赶集,文明实践惠民生”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此拉开帷幕,通过“文化导师领学+沉浸式体验+惠民服务”的创新模式,将政策宣讲、非遗传承、便民服务融入烟火市集,吸引1000余名群众热情参与。

据悉,新闻宣传导师们深入各乡镇(街道),如石滩镇、筱塘乡等地,针对基层通讯员队伍开展了多场惠民活动和业务培训。他们围绕新闻选题策划、新闻标题制作等核心内容,结合生动案例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并现场解答通讯员们的疑问。通过培训,基层通讯员的新闻策划与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实战演练与成果展示。在丽村镇尚山村文明实践站,一场“摄影培训”课上,文化导师卢明燎以幽默的语言交流开场,再通过清新简约的PPT,给大家讲解了光感、光圈、景深、延时、慢动作、运镜等摄影知识。大家认真聆听过程中,还不时拿出手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拍摄技巧的理解。导师们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指导基层通讯员开展摄影拍摄实战演练,鼓励他们积极投稿至市属媒体。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多篇反映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和摄影报道被成功刊播,有效提升了基层的新闻宣传水平。

理论宣讲导师:龙光遗韵对话百姓心语

宣讲活动遍地开花。连日来,理论宣讲导师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围绕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丰城九中,理论宣讲导师陈志强,为500余名师生代表带来了一场启迪心灵的理论宣讲大课。在同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导师刘财安,为广大群众上了一堂深刻且生动的国家安全课,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国家安全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宣讲队伍日益壮大。在宣讲培训过程中,理论宣讲导师们还注重发掘和培养基层宣讲人才。他们通过举办宣讲培训、示范宣讲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宣讲实践,提升他们的宣讲能力和水平。制定实施“种子计划”,遴选“乡音宣讲员”重点培养,建立“导师带徒”机制,持续激发宣讲人才队伍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有33名基层宣讲人才在导师们的指导下脱颖而出。

文化文艺导师:赣江浪花舞动银发韶华

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文艺导师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常态化指导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在荣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导师杜安,为大家讲解和示范了,团扇舞的执扇、舞扇、转身和走位的基础技巧,广大群众不仅学会了一种新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舞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熊广平导师在桥东镇举办的写作培训班,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参与;丁明辉导师在董家镇指导的合唱活动,则让当地居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邦志斌导师在石江乡指导的诗词写作活动,就成功地将传统诗词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激发了当地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文艺精品遍地开花。组建基层文艺团队33支,创排“千人合唱团”“保卫黄河”等原创作品12个,打造“轮流展演”实践活动品牌。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轮流展演活动计划,以文明实践“五大活动”和各地本土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组织各个乡镇(街道)广大干部群众,每月在市文化大会堂开展一场文化活动。

非遗传承导师:剑邑文脉铸就产业新篇

发掘传承非遗文化。非遗传承导师们深入各地,努力发掘非遗文化资源。他们与当地非遗品牌结对,开展非遗技能传承培训,目前,已经推动4项非遗项目焕发时代生机。在河洲街道丰水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非遗传承导师古天卿为市民提供非遗气功正骨中医特色疗法,向群众讲解常见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脊椎小关节紊乱、侧弯等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在尚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非遗传承导师游兵干积极参与文化传播工作,向大家讲解丰城冻米糖的历史。作为丰城的传统美食,冻米糖不仅是一种美味,更承载着丰城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在上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非遗传承导师李春美为群众耐心诊治疾病,解答健康疑问,不仅展现了中医的实用价值,还传播了中医的养生理念和文化精髓,让大家感受到传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非遗+”擘画文化传承。非遗传承导师们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他们通过举办非遗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推广非遗旅游产品等方式,提升了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白土镇赵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闻宣讲导师黄丹访古村、寻美食,学习新闻策划、采访、拍摄技巧。在古村作坊里,现场开展“传帮带”教学。活动围绕“传统美食创新发展”展开讨论,提出“美食+旅游”“非遗+电商”等创新思路。在剑光街道卫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导师鄢光辉以“赠书授艺+沉浸互动”的创新形式,带领100余名市民共赴戏曲之约。

丰城市“四个一批”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新闻宣传导师、理论宣讲导师、文化文艺导师和非遗传承导师们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为基层群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不仅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为丰城市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计划,让更多的文化导师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共同推动丰城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来源:中地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