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平:深耕教坛三十载 匠心育人守初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5:40 1

摘要:“用心执教,因材施教,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这是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袁家庄中学语文教师高永平常挂在嘴边的话。执教三十年来,她始终将这句话当作前行的指引,用真心、真情、真功夫托举着学生成长成才。她创新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她勇担支教使命,点亮学生希望之光;

“用心执教,因材施教,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这是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袁家庄中学语文教师高永平常挂在嘴边的话。执教三十年来,她始终将这句话当作前行的指引,用真心、真情、真功夫托举着学生成长成才。她创新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她勇担支教使命,点亮学生希望之光;她巧用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她以匠心守护教育初心,以创新引领语文教学,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教学路上的深耕者

1994年,大学毕业的高永平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三十年来,她始终坚守在课堂一线,深耕教育教学管理,默默奉献青春与智慧,不忘初心赴韶华。她是学生心中的引路人,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先后获得“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骨干教师”等称号,2022年在吕梁市中考阅卷中被评为优秀阅卷老师。

为了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高永平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高效、有趣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她积极推动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为学生带来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为例,她引导学生诵读、体会情感之后,聆听歌曲,感受旋律如何诠释诗词情感,同时结合配乐朗诵,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学习《恐龙无处不有》时,则与地理课联动,让学生深刻理解板块构造理论。

为了将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高永平充分挖掘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连接点,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如执教《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时,她结合临县碛口的“李家山村因画家吴冠中的写生画声名远播”的案例,增强教学趣味性,使“意境”及“想象可以获得美的体验”更易于被学生理解。

作为语文学科副主任,高永平积极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带领组内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区、市等各级教学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支教课堂的点灯人

高永平不仅在教学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还在思想上有大局意识,能无条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2017年秋,她积极响应离石区教育体育局的号召,前往离石区坪头中心校支教。

初到坪头中心校,现实的困境远超想象。“冬日的坪头中心校,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空旷的操场上,只有几行稀疏的脚印。夜幕降临,操场上除了微弱的雪光,再无一丝光亮。凛冽的寒风吹进宿舍窗户的缝隙,呜呜作响,如野兽嘶鸣,寂寞与恐惧将我紧紧包裹。但一想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我又坚定了留在这里的信心。”高永平回忆,学校条件极为艰苦,教室、宿舍、厕所条件非常简陋,更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从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到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也让她很不适应。

支教期间,面对只有五个孩子的班级,高永平没有丝毫懈怠,反而积极调整心态,始终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她潜心研究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模式。面对孩子们所处的困境,她用暖心的话语守护着孩子们的心灵花园。

经过一年的努力,孩子们变得阳光开朗,勤奋刻苦,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写作路上的引路人

在中考语文中,作文是重头戏,写作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达到课标在习作方面的要求?高永平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将课文与作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教材,跟着课本学写作。

学生写作时,“跑题”是常有现象。高永平运用“分析课文”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以背影为线索,采用“总—分—总”结构,条理很清晰。学完课文后,她引导学生通过定中心、列提纲的训练,掌握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使信马由缰、渐行渐远的问题得以解决。

学生写作另一个头疼的问题是“素材缺乏”。高永平坦言,教材中的文章是积累写作素材最直接的途径。如《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既有百丈禅师、承蜩老人的经典事例,又有“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主一无适便是敬”等令人信服的格言警句,适用于议论性的习作。而《谈创造性思维》一文,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结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是“成功”这一话题的绝好素材。

“表现手法给多数同学的印象是高大上,冷冰冰。”高永平以《春》为例,引导学生多角度写景,学习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以《驿路梨花》为例,学习巧设悬念,以《一颗小桃树》为例,探托物言志之法。这样一来,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描写不细致,语言干巴巴?在高永平看来,“仿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学完《安塞腰鼓》后,她指导学生写作《威风锣鼓》,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巧用独句成段,抒发强烈的情感;骈散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如此种种,作文定能出彩。

“课本犹如一座宝藏,蕴含着无尽的资源。只要你潜心挖掘,用心体会,你就会惊喜地发现,遍地都有美玉和珠宝。只要你勤于精业,就一定能找到指导写作的好方法,啃下作文这块‘硬骨头’。”高永平如是说。

(编辑:郭菲)

见习记者:李敏

来源:青科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