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 + 智能化” 种植,圣启科技智慧农业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5:20 1

摘要:农业物联网气象站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模型,实时监测农田小气候环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精准的气象数据支撑。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生长调控、灾害预警、科学管理等方面,具体作用如下:

农业物联网气象站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模型,实时监测农田小气候环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精准的气象数据支撑。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生长调控、灾害预警、科学管理等方面,具体作用如下:

一、实时监测农田微气象,为生长提供数据基础

农业物联网气象站可全天候监测农田关键环境参数,精准捕捉微气候变化,为农作物生长研究和管理提供实时、动态的数据支撑。

应用场景
例如,在葡萄种植中,气象站实时监测夜间湿度,当湿度超过85% 时自动预警,提示农户提前开启通风设备,降低灰霉病发生风险。

二、动态调控生长环境,实现精准管理

基于气象站数据,可联动农业设备(如灌溉系统、温室温控设备、遮阳网等),主动干预农作物生长环境,创造最优条件:

1、智能灌溉决策

根据土壤湿度、蒸发量(通过气象数据计算)和作物需水规律,自动触发滴灌或喷灌系统,避免“凭经验浇水” 导致的水肥浪费或不足。

2、设施农业环境调控

在温室大棚中,当气象站监测到温度超过30℃且光照强度大于 8 万勒克斯时,自动开启遮阳网和风机,降低棚内温度,防止番茄等作物发生日灼病和落花落果。

3、养分精准供给

结合温度、湿度数据判断根系活性,调整施肥时间和配方。例如,低温天气下根系吸收能力弱,减少氮肥施用,避免肥料滞留土壤导致盐渍化。

三、提前预警气象灾害,降低产量损失

农业物联网气象站通过历史数据建模和实时监测,对极端天气或病虫害进行预测预警,帮助农户及时采取防御措施:

1、气象灾害预警

干旱/ 洪涝:通过连续监测土壤湿度和降雨量,预测墒情变化,提前部署灌溉或排水设备。

低温冻害:冬季或早春监测到气温骤降前,提示农户对果树喷施防冻剂、覆盖地膜,或对温室作物增温(如开启热风机)。

台风/ 强风:提前监测风速变化,通知农户加固大棚、田间支架(如葡萄架、番茄吊蔓),减少倒伏损失。

2、病虫害预测

部分气象站集成病虫害模型(如“番茄晚疫病预测模型”),根据温湿度、叶面湿润时间等数据,计算病害发生概率。例如,当连续 2 天空气湿度>90%、温度 18-22℃时,自动预警晚疫病风险,提示农户提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

四、辅助科学种植决策,优化生产周期

气象站数据可用于长期趋势分析和种植方案优化,帮助农户实现“数据驱动” 的精准种植:

1、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通过分析历年积温、无霜期等数据,选择适宜本地气候的作物品种(如东北地区根据≥10℃积温选择玉米品种),或优化设施农业茬口(如提前 / 延后播种避开极端天气)。

2、生长周期监测

结合积温数据预测作物生育期(如水稻从播种到抽穗所需积温),判断是否需要通过追肥、控旺等措施调整生长节奏,避免贪青晚熟或早熟减产。

3、农业保险与政策支持

气象站数据可作为农业保险定损依据(如冰雹灾害后的风速、降雨量记录),或为政府制定农业补贴政策(如抗旱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提供客观参考。

案例圣启科技河北某项目小麦种植

某智慧农场部署气象站后,通过监测拔节期夜间低温(<5℃),及时对麦田进行灌溉(水的比热容高,可减轻冻害),倒春寒导致的减产率从往年的 12% 降至 3% 以下。

圣启科技农业物联网气象站通过“精准监测- 智能决策 - 主动调控 - 灾害预警” 的闭环,将农作物生长从 “靠天吃饭” 转变为 “数据驱动”,实现环境因子可测、生长过程可控、灾害风险可防。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如水、肥、热量)和减少非生物胁迫(如极端天气、病虫害),挖掘作物产量潜力,同时降低种植风险,为现代农业稳产增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来源:麻烦橙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