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5月10日是第9个“中国品牌日”。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工业报社联合主办的“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5)”(以下简称“中国能源品牌周”)在北京举办。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今年的5月10日是第9个“中国品牌日”。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工业报社联合主办的“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5)”(以下简称“中国能源品牌周”)在北京举办。
据了解,今年中国能源品牌周的主题是“中国能源 世界品牌”。来自能源界的企业负责人、品牌界的专家学者及高校学者齐聚一堂,为中国能源品牌发展赋能,共商中国能源品牌走向世界之计,共绘世界共享中国能源品牌之机。
“‘中国能源品牌周’为能源产业的品牌建设搭建了重要的展示平台,其定位为‘能源产业品牌的世界杯,能源企业品牌的嘉年华’,是首个代表能源行业响应国家品牌战略的活动。”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中国能源研究会将进一步深耕能源产业品牌建设领域,围绕品牌理论研究、发展实践、交流合作等核心环节,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品牌价值链,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品牌化道路,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品牌。
让世界共享中国能源品牌
中国华电、中国能建、中广核、协鑫集团、通威、四季沐歌……企业不仅是中国能源品牌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中国能源品牌周”上的“主角”。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邵国勇表示,国家电网以卓越产品筑品牌之基,坚定当好能源电力保供“国家队”;以科技创新树品牌之源,坚定当好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强动力;以治理现代筑品牌之魂,坚定当好国家经济发展“顶梁柱”;以责任央企聚品牌之力,坚定当好履行社会责任引领者。
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文生介绍,近年来,该公司大力实施品牌引领行动,以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践行“能源至净、生活至美”的品牌承诺。绿色低碳是品牌的鲜明底色,该公司坚定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品牌价值赋能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做好存量减碳、增量低碳、发展负碳、走向零碳的大文章,努力为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新路。
国家能源集团企管法律部(改革办、品牌管理部)副主任王利政表示,该集团深刻认识到品牌不仅是企业的金名片,更是连接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市场价值的桥梁,企业正以品牌建设引领能源绿色转型新路径,以品牌建设铸就能源社会责任新高度,以品牌建设驱动能源国际化拓展新图景。
中国工业报社社长徐金宝认为,新质生产力概念对于能源行业而言,不仅意味着技术路径的革新,更要求通过品牌建设重构产业价值体系。他建议,面向未来,中国能源品牌建设需要紧扣三大方向:以科技创新铸就品牌硬实力、以绿色转型彰显品牌责任感、以国际视野提升品牌影响力。中国能源企业要力争进入“世界队”,用全球听得懂的语言传递中国品牌价值。
展望未来,史玉波提出,能源产业品牌建设需继续聚焦4个维度:强化战略引领,筑牢品牌建设的根基;聚焦质量为本,夯实品牌发展内涵;深化科技创新,赋能品牌价值的提升;创新传播矩阵,提升品牌传播能力。
系列品牌建设成果发布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电力系统、风电、光伏等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为推动我国能源行业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一系列品牌建设成果在今年的“中国能源品牌周”上发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发展分会主任韩文科发布《中国能源企业品牌建设指数2025》和“中国能源企业品牌建设百强榜单”。据介绍,2025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对“六力模型”进行了升级,首创能源行业专属品牌评估框架,构建涵盖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专利质量等29项专业指标的测评体系,破解国际话语权缺失与价值评估标准模糊等历史难题,树立行业价值衡量新标杆。
此外,能源行业独有标志性品牌活动“绿能星”的评价结果、“2025能源产业品牌成果典型案例100”、煤质快检技术等系列成果也在“中国能源品牌周”上相继发布。其中,共有企业、人物、项目工程、技术产品、品牌故事等148项通过评价,获得“绿能星”殊荣。“2025能源产业品牌成果典型案例100”由管理品牌11个、项目品牌29个、技术产品品牌28个、文化品牌7个、服务品牌8个、公益品牌2个、品牌营销案例15个构成。这些案例通过清洁能源替代、资源循环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等创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具有行业标杆意义和品牌引领作用。
“我们倡议,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共筑品牌出海新格局。以品牌塑造为核心,铸就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协同共赢为路径,奏响品牌出海交响曲……”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发起的《“中国能源品牌出海行动”倡议宣言》呼吁行业企业携手同行,以品牌之力为全球能源品牌可持续发展赋能。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