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吧老哥们直接开炮:-陈行长的天花板,到底是银行的天花板,还是战略的天花板?-这灵魂一问,简直是把兴业银行的困境精准概括了。
-兴业银行最近的财报,怎么说呢,有点-翻车-的意思。
股吧老哥们直接开炮:-陈行长的天花板,到底是银行的天花板,还是战略的天花板?-这灵魂一问,简直是把兴业银行的困境精准概括了。
又是扩张网点,又是扩招员工,结果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妥妥的-增收不增利-。
陈行长去年还立flag说-有信心稳住规模-,现在看来,这flag怕是要倒了。
先来看看这-辣眼睛-的季报。
营收下降3.58%,乍一看好像还能接受,但去年全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就已经是-龟速-了,今年这是直接-刹车-的节奏啊!更要命的是,去年业绩全靠投资收益撑着,今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直接-跳水-22.4%,简直是-打脸-现场。
这就像一个靠-嗑药-维持的运动员,一旦停药,立马原形毕露。
再看看人家的平安银行、华夏银行,降本增效玩得飞起,兴业银行这成本控制,emmm,有点-拉胯-。
有人可能会说,净息差收窄是行业大环境,但咱看看单网点盈利能力,兴业银行的网点数量比招商银行多,但单网点创利却只有招行的一半,这效率差距,简直是-公开处刑-。
更让人迷惑的是,兴业银行还在疯狂招人,而且大部分都不是业务岗,这是打算-人海战术-走到底?别的银行都在-精兵简政-,兴业银行这是反向操作?
经营效率问题算是-慢性病-,但来自司法层面的风险可是-急性病-。
大连机床债券虚假陈述案,兴业银行可能要赔1.7亿,虽然看着不多,但在利润增速接近零的当下,这可是-雪上加霜-。
更让人担心的是,一季度次级及以下贷款金额和加权风险资产增速都在上升,这是资产质量恶化的信号啊,危险!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
央妈最近-三箭齐发-,降准降息又降公积金利率,这波-放水-对兴业银行来说可是-及时雨-。
兴业银行的债券承销业务一直很强,如果能抓住这波债市-慢牛-行情,说不定能复制去年投资收益暴涨的-奇迹-。
但问题是,其他银行也不是吃素的,兴业银行的投研能力和交易效率能不能抢到这块-肥肉-,还得打个问号。
陈行长提出的-1234战略-,目标是-轻资本、轻资产、高效率-,但实际效果嘛,跟同行比起来有点尴尬。
同样是布局财富管理,招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已经超过38%,兴业银行却还在重资本业务里挣扎。
这执行力差距,就像两支登山队,一个已经建好营地,另一个还在山脚下整理装备。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一季度信用卡应收账款收益率和私行客户资产规模都有增长,如果能抓住这些亮点,说不定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个人觉得,兴业银行要破局,得动三把-手术刀-。
第一刀,砍掉组织冗余,学学平安银行的-AI中台-,用数字化工具提高人均产能;第二刀,加强风险管控,建立诉讼风险专项拨备,用知识图谱技术提前识别风险项目;第三刀,也是最重要的一刀,坚定战略定力,既然-轻资本-方向是对的,那就得像当年招行All in零售一样坚决,别再摇摆不定了。
毕竟,房地产金融红利已经过去了,能活下来的不是最大的银行,而是最灵活的银行。
18个月前,陈行长上任的时候,大家都期待他能给兴业银行带来一场-刮骨疗伤-式的改革。
现在看来,这场改革比想象中更难,但也更有意义。
在中国银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兴业银行的探索,其实是在回答一个时代之问:传统规模扩张走到尽头后,银行该怎么找到新的价值坐标?答案或许就在陈行长那句-优化收入结构-里,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就是敢于-动刀-的勇气和拥抱变革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你好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