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底什么时候该多浇水,什么时候要控水?本文将详细解析花生各个生长阶段的浇水要点。
花生种植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浇水问题,浇多了容易烂根,浇少了影响结果。
很多种植户发现,同样的品种有的荚果饱满有的空壳多,问题往往出在浇水方法上。
到底什么时候该多浇水,什么时候要控水?本文将详细解析花生各个生长阶段的浇水要点。
1.小水勤浇的标准把握
花生根系浅但吸水强,所谓“小水"指每次浇水量控制在土壤湿润深度15厘米左右。
在砂质土地块,表面干燥就需要补水,间隔3天左右浇一次。
粘土地则要延长到5天,保持表层土捏不成团即可。
2.不旱不浇的判断方法
观察植株顶部叶片状态最可靠。
当顶端新叶出现轻微卷曲,老叶依然舒展时,说明植株开始缺水。
若等到整株叶片下垂才浇水,此时根系已受损影响养分吸收。
3.浇则浇透的操作要点
透水深度要达到主根分布区,即30厘米土层完全湿润。
浇透后需保持3天以上的干燥期,让根系充分呼吸。
这个方式仅适用于保水性好的粘土地,砂土地切忌浇透。
1.苗期控水促扎根(播种后30天内)
先说苗期,这个阶段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早浇水。刚出苗的时候,别看地面上只有几片小叶,地下的根系正在拼命往下扎。
这时候如果看土表干了就浇水,水分都集中在浅土层,根就不愿意往深处长了。
正确做法是让表层土稍微干点,大概保持土能捏成团但一碰就散的状态。这样根系为了找水就会使劲往下钻,等主根扎深了,后期抗旱能力自然就强了。
2.开花下针期精准补水(始花至盛花期)
花生开花有个特点,它是一茬接一茬地开,前后能持续二十多天。这个时候既要保证水分供给,又不能浇得太猛。
最好的办法是看花量,当田里有一半植株开出第一朵花的时候开始增加浇水次数。但要注意不能大水漫灌,容易把刚出来的花针冲坏。
可以采用隔沟浇水的办法,这次浇左边的沟,下次浇右边的沟,既能保持湿度又不积水。这个时期如果发现植株下部老叶发黄,不是缺水而是缺肥,要及时补充磷钾肥。
3.结荚膨大期稳定供水(荚果形成期)
当看到大部分植株结出鸡头状的小荚果时,说明进入快速膨大期。这个时候花生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土壤湿度必须保持稳定。
建议每天早晨检查土壤湿度,抓一把十厘米深的土,能握成团但不出水印正好。如果土太干,要立即小水慢灌,切忌一次性浇透。
这个时期最怕干湿交替,土壤湿度剧烈变化会导致荚果发育不良,出现很多空壳果。浇水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十点前,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4.成熟采收期严格控水(收获前20天)
当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变黄时,说明养分开始向荚果转移。这个时候要逐步减少浇水,让土壤自然干燥。如果此时还继续浇水,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导致荚果贪青晚熟。
特别要注意的是收获前二十天必须完全停水,这样既能促进荚果饱满,又能防止收获时土壤过湿造成烂果。
判断停水时机有个简单方法,随机挖几棵植株,当70%的荚果纹路清晰、果壳硬化时就可以停水了。
最后说说常见的浇水误区。有些人觉得多浇水就能高产,其实花生抗旱能力很强,过度浇水反而导致徒长。
还有些人习惯大水漫灌,这样既浪费水又破坏土壤结构。正确做法是根据生育期灵活调整,苗期少浇,花期中浇,果期稳浇,收前停浇。
只要掌握好这四个阶段的水分管理,再配合适当的施肥,种出饱果率高的花生并不难。
来源:青禾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