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烟蚜茧蜂的扩繁大棚里,工作人员正细检查烟苗叶片,在青翠的叶面上,密密麻麻分布着米粒大小的白色颗粒。“这些都是烟蚜茧蜂的蛹,也称作‘僵蚜’,大约5到7天后烟蚜茧蜂就会从里面破茧而出。”烟蚜茧蜂繁育工作负责人韦学平介绍,“成年雌蜂通过触角感知烟蚜分泌的化学信号
近日,广西靖西市甘荷育苗工厂大棚内,数千万只烟蚜茧蜂整装待发,即将奔赴百色市隆林、凌云和乐业三县,为两万亩烟田和十万亩大农业田地筑起一道绿色防线。
“隐形保镖”的致命绝招
走进烟蚜茧蜂的扩繁大棚里,工作人员正细检查烟苗叶片,在青翠的叶面上,密密麻麻分布着米粒大小的白色颗粒。“这些都是烟蚜茧蜂的蛹,也称作‘僵蚜’,大约5到7天后烟蚜茧蜂就会从里面破茧而出。”烟蚜茧蜂繁育工作负责人韦学平介绍,“成年雌蜂通过触角感知烟蚜分泌的化学信号识别烟蚜聚集的区域,只需要3到5秒就可以把卵产在烟蚜体内。幼虫以烟蚜身体为食,逐渐化蛹成僵蚜,最终破壳而出,继续‘追杀’其他烟蚜。一只烟蚜茧蜂一生能消灭300到500只烟蚜,在25℃最佳环境下,一代蜂群就能让烟蚜密度下降80%,可以说烟蚜茧蜂就是烟蚜的‘天敌刺客’,而且不仅可以寄生烟蚜,还能寄生桃蚜、棉蚜、大豆蚜等。”
工作人员正在打包烟蚜茧蜂。韦学平摄
深耕十三载,展开绿色防护网
据了解,广西烟区推广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已有十三年,从最初的试验示范到如今的全面推广,这项技术已成为当地烟草种植的“标配”。目前,靖西市作为繁育中心,每年投入四座大棚用于烟蚜茧蜂的扩繁与保种,技术辐射贺州、河池及百色其他县市,不仅实现了广西烟田100%全覆盖,还惠及茶树、柑橘、辣椒、萝卜等作物上的蚜虫防治。
甘荷育苗工厂的工作人员农大婶参加烟蚜茧蜂繁育工作多年,对接种、扩繁、留种环节的各项操作细节都非常熟悉,每年经过她手里的烟蚜茧蜂数以万计。她坦言一开始接触这些小虫时也感到头皮发麻,就算穿了罩衣也挡不住这些小东西爬上身,但久而久之农大婶也对它们产生了感情,话里话外都是对蚜茧蜂的关心爱护和自豪之情。“这些蚜茧蜂很挑环境,起初养出来的蜂不多,但这些年我们已经摸清了它们的喜好,养得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更是大丰收!”
生物防控的绿色账本,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烟蚜是烤烟上的重要害虫,可传播烟草病毒病,造成减产,在过去是一道难题。“以前为了防蚜虫,打药每亩成本要30多块,现在用蚜茧蜂,省下不少钱!”烟农冯叔指着自家清秀整齐的烟田说,“你看这叶片干干净净,多亏了这些小‘保镖’,蚜虫少了,病毒病也少了!”靖西市地州镇的烟农冯叔笑着说道。如今,他只需在烟站领取烟蚜茧蜂,摆放到田头,就能轻松控蚜,既省心又环保,也不用担心喷洒农药造成的安全问题。烟蚜茧蜂保住了烤烟的健康,守住了绿水青山的生态,更为烟农的钱袋子省下了真金白银,这才是绿色防控最实在的成绩单。
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的成功实践,展现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无限可能。这支看不见的“生态奇兵”,正在八桂大地上书写着“以虫治虫、以生态护生态”的精彩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绿色动能。(黄卉)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