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凌晨三点,中山港码头灯火通明,40个-乐途电器-的集装箱格外醒目。
乐途老总黎明阳最近可是天天泡在这儿了。
为啥?美国那边对咱电风扇加税加到100%多,这600万美元的货全堵这儿了!好家伙,这可是妥妥的-卡脖子-啊!
但是!峰回路转!5月12号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一出,黎明阳的手机直接炸了!美国客户凌晨四点就发邮件,说关税降到55%了,催着赶紧发货!黎明阳笑着跟记者说,语气里那叫一个轻松,之前的压力瞬间释放。
现在,中国家电出口企业都沸腾了!美国对咱的-对等关税-从4月10号开始90天内降到10%,加上之前的25%的301关税和20%的芬太尼关税,咱空调、冰箱出口美国的总税率从125%降到了55%。
美的集团副总裁王建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往北卡罗来纳州发一批智能空调,成本180美元,之前因为关税暴涨到405美元,沃尔玛直接暂停订单;现在关税降了,到297美元,虽然还是比贸易战前高,但美国分销商连夜打款,港口的空集装箱都快被抢光了,简直-手慢无-!
不过,热闹背后也有隐患。
益普索中国电子科技研究院的周啓群提醒大家注意一组数据:5月13号中美海运询价量暴涨300%,但上海港到洛杉矶的40英尺集装箱运费却跌了8%。
这是啥意思?美国零售商在疯狂囤货,但他们的库存估计撑不过三个月。
周啓群打了个比方,就像沙漠里的人见到绿洲狂喝水,却忘了带水囊走出沙漠。
这种短期兴奋和长期焦虑,正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真实写照。
为啥美国突然降关税?看看5月11号美联储公布的CPI数据就知道了——4月核心通胀率还在3.4%,而中国家电占美国进口份额的37%,关税每降1个百分点,美国家庭就能省2.3亿美元。
但美国也留了后手:两次10%的芬太尼关税没动,301关税也悬着呢。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上-对华301调查-的页面还没删,这-战术让步,战略施压-的意图不要太明显!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90天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顺德新宝股份的海外首席营销官朱小梅展示了他们的-动态定价模型-:关税一下降,系统自动把15%的降税红利让利给客户,同时锁定3个月远期汇率。
-让利不让市!-她指着大屏上跳动的订单数据说,-今天发往迈阿密的10万台空气炸锅,定价比墨西哥工厂低5%,但利润率反而高了2个点。
-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操作,现在很多大企业都在用。
但对中小企业来说,考验才刚开始。
宁波一家年出口额5000万美元的取暖器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就算现在发货,之前的滞港费、资金占用成本已经吃掉了全年利润的60%。
-去年在越南投的组装厂还没回本,现在又得考虑要不要把电机产能也搬过去。
-很多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困境:是赌一把短期回血,还是咬牙布局海外?
答案或许就在RCEP里。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对东盟家电出口增长了21%,泰国、马来西亚对空调压缩机的进口量暴涨47%。
这提供了一条新路:核心部件留在国内,终端组装放在东南亚,既避开301关税,又利用RCEP的原产地规则。
美的集团在泰国的无人工厂就是个例子:中国供应的智能控制系统占总成本55%,符合RCEP区域价值成分标准,产品进美国关税直降12个百分点。
当然,-中国技术+区域制造-这模式,需要强大的产业链掌控力。
乐途电器的40个货柜虽然解冻了,但黎明阳也承认,他们的电风扇电机全靠佛山供应商,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的。
这提醒我们:窗口期其实就是对中国制造体系韧性的一次压力测试。
如果7月10号关税又涨了怎么办?格力董明珠年初说过:-我们研发的光伏空调在美国卖2999美元,比当地品牌贵30%,但三个月接到5万台订单——真正的竞争力,关税挡不住!-
站在黄浦江边,看着满载家电的集装箱开往洋山港,我不禁思考:这场关税博弈到底改变了什么?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美家电出口额比2018年贸易战前还增长了18%,而美国零售巨头家得宝60%的供应商还是中国企业。
这证明了一个道理:中国制造在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新赛道上建立了技术优势,短期政策波动最终会被市场规律取代。
傍晚,黎明阳发来一张照片:40个货柜终于出发了。
他微信上说:-这批电风扇到美国刚好赶上夏天,但我们已经开始研发带空气净化功能的冬季款。
-这或许就是中国企业韧性的最好诠释——既要抓住风口,也要打造能抵御风浪的巨轮。
毕竟,美国可以加关税,但全球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挡不住的。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