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系统谋划、高位推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专业调整动态化、课程建设智慧化、实践教学平台化、教师素养数字化、教学环境智能化”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发展。
自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系统谋划、高位推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专业调整动态化、课程建设智慧化、实践教学平台化、教师素养数字化、教学环境智能化”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发展。
专业调整动态化
以数字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核心战略,依托本科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构建起覆盖招生、培养、就业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系统。通过整合招生质量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监测、课程建设成效评估、实践教学质量反馈及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等多维度数据,形成标准化、结构化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互通与深度融合。学校运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对专业建设水平进行系统性诊断。基于招生计划完成率、报到率、录取分数线等生源数据,结合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达成度、实践教学成果、学科竞赛获奖情况,以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专业对口率、企业满意度等就业数据,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专业动态评估模型。通过量化分析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专业预警、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对评估结果靠后的专业实施黄牌预警、限期整改、停招乃至撤销等分级处置措施。
近三年来,学校严格遵循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优化专业布局,撤销广告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1个与学校发展定位、产业需求匹配度低的专业;同时,紧密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新增生物制药、复合材料与工程等8个前沿专业,推动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这一数据驱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提升了学校专业建设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课程建设智慧化
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学校始终将课程建设作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一方面,依托教育部实验教学与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搭建了1个智能学习平台,立项了20项虚拟仿真课程建设项目,把虚拟仿真技术融入课堂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启动了智慧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首期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一流课程等,重点建设了19门智慧课程。除此之外,学校还依托中国大学MO0C、学银在线等建设在线开放课程53门,其中37门课程上线江西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31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开设SPOC在线课程1440余门。
实践教学平台化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支撑要素。从认知发展维度来看,实践教学通过具象化的场景构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内化与重构,实现从知识接受到知识应用的跨越;从能力培养层面而言,实践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训练的平台,更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提升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实践教学中模拟的职场情境与真实的项目实践,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培养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综合职业素养,进而深化学生对专业价值的认同与归属感。
学校以构建“数字赋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新生态为目标,整合前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如,依托“校友邦实习实践管理平台”,打造“实习前规划 - 实习中监控 - 实习后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线上双向选择、实习过程实时定位打卡、校企双导师在线指导等功能,实现实习数据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有效提升实习管理效率与质量。如,依托“劳小榜”教育平台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实践课程化、活动项目化、成果可视化,学生可在线自主选择劳动任务,平台自动记录服务时长与实践成效,形成个性化劳动教育成长档案,助力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又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平台聚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项目申报、立项评审、过程管理到成果验收全程线上化,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项目管理服务,推动科研创新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搭建坚实平台。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教师素养数字化
近年来,学校把教师数字化素养能力提升放在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位置,先后开展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转型先行者班”“教学院长数字赋能教育教学示范课”“教师教育数字化能力提升暑期培训”“数字化教育教学大比武”等系列活动,从增强数字化意识、推广数字化应用、强化数字素养等方面引导教师提升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邀请20余位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培训教师人次达3000余人次,定期邀请超星、智慧树等教学平台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和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近一学年使用学习通平台进行教学的教师比例达到99.7%。
教学竞赛是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与实现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立足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要求,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融,构建教师教学“学、教、改、融”竞赛生态圈。提高教学竞赛组织水平、健全教学竞赛保障体系、完善教学竞赛激励机制、激活课程教学成果转化,真正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近三年,学校教师获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项49项,其中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2项(全国唯一获2项特等奖高校)、数字化专项奖1项。
教学环境智能化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该校以前瞻性视野重构教学空间。学校一次性投入近4000万元开展智慧教室、互动研讨室、慕课教室建设与改造,推进智慧教室及其管理平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平台建设与更新,建成智慧化教室294间(含互动研讨型智慧教室、广播级慕课智慧教室),通过主控管理平台实现跨校区教室状态实时监测,打造“智慧教室+录播教室+电子考场+主控管理平台”一体化的智慧教学治理空间,适应数字化教育教学需要。与此同时,完成超星泛雅在线课程平台升级,充分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优化学生学习空间环境,为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支持。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学校建设发展目标,以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为战略引擎,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方资源、革新工作机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全力开拓教育数字化新赛道,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为培养高素质数智人才注入强劲动能。(彭颖晖)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