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流行形势总体平稳,低于近2年平均水平。目前,正值夏季,气温变化大,仍是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性传播高风险阶段。以水痘、腮腺炎等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集体单位暴发,应该及时关注和处置学校聚集性疫情。建议呼吸道疾病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尽量减少人
记者 王禹哲 马晓津
责任编辑 李靖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
副主任 佟霞
今年以来,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流行形势总体平稳,低于近2年平均水平。目前,正值夏季,气温变化大,仍是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性传播高风险阶段。以水痘、腮腺炎等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集体单位暴发,应该及时关注和处置学校聚集性疫情。建议呼吸道疾病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尽量减少人群聚集,并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随着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以及集体聚餐增多,以甲肝、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增加传播风险,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显著提升。建议市民需高度重视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安全,避免食物中毒或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外出踏青游玩,需警惕带毒蜱虫叮咬可能引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旅行期间需要注意预防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建议户外游玩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被蚊虫和蜱虫叮咬而感染。
根据历年监测数据及当前疫情动态,需重点关注以下传染病:
手足口病
要做好托幼机构与家庭双防线
01 主要症状
全身发热,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皮疹及疱疹。
02 流行特征
5岁以下儿童高发,占病例总数90%;近些年有向大年龄儿童扩散的趋势。
03 传播途径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04 防控措施
在托幼机构/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发热、皮疹儿童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每日对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物表消毒(含氯消毒剂);开展“七步洗手法”培训,确保儿童餐前便后规范洗手;在家庭内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儿衣物、餐具单独清洗并煮沸消毒;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预防重症)。
感染性腹泻
要严把“病从口入”关
01 主要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恶心、腹痛、腹泻,可伴随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02 流行特征
高发于食品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聚餐。
03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
04 防控措施
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腹泻者立即调离岗位;食品加工做到生熟分开,避免凉拌菜隔夜销售。
市民建议:不食用未彻底加热的剩菜、海鲜;外出就餐选择卫生等级B级及以上饭店;出现腹泻症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要做好户外避免被蜱虫叮咬的防护措施
01 主要症状
高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肌肉酸痛、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02 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
03 重点人群
有丘陵、山地、森林地区、户外绿地生活人群。
04 防控措施
尽量避免在草地、灌木丛、树林等环境中穿行或长时间坐卧;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在野外可在裸露皮肤和衣物上喷涂含驱蚊酯、避蚊胺等成分的驱避剂;携带宠物外出,回家前要检查是否有蜱类附着。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切记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待蜱头部放松后用尖头镊子夹住蜱虫头部(靠近皮肤处)垂直向上取出,再用碘酒或酒精进行消毒。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立即告知医生叮咬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要做好一老一小的防护
01 主要症状
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腹泻等为主。
02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患者排泌物和体液。
03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老人是防控重点人群。
0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科学佩戴口罩。
往期
阅读
太吓人!91岁老人“心跳”玩过山车,四院医生发声……
东北小胖墩越来越多?这样吃,体重轻松降!
来源:辽宁掌上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