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沈阳天才少年跳楼自杀,而父亲的祭文中却称他为“魔丸”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6:46 1

摘要:这个孩子叫于行健,而其父在《爸爸给孩子的信》中,将儿子的自尽,形容为“你容不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容不下你”。

4月1日,沈阳有个竞赛生跳楼了!

这个孩子叫于行健,而其父在《爸爸给孩子的信》中,将儿子的自尽,形容为“你容不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容不下你”

在他爸爸的表述中,儿子在学习方面主动、优秀,但也我行我素,需要被适当“改造”才能去除“戾气”,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为了爸爸妈妈,正如父亲在祭文中所写的那样:“他像一颗魔丸,用才华燃烧自己,最终灼伤了所有人。”

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在于行健朋友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他喜欢和朋友一起打游戏、逛街、唱歌、聊天……

他看起来十分乐观,总是挂着一张笑脸,也愿意去主动社交,但在得不到回应时,也会和朋友求助:

“我总是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检讨中,我发现我很招人烦,尽管我怀疑是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

但毕竟招人烦的是我自己,所以对不起,不要讨厌我,我在努力改。”

朋友们纷纷表示很诧异,因为他们从没有讨厌过他,反而因为他的优秀喜欢和他交朋友。

一个优秀的孩子,在父亲的“不断改造”中逐渐走向了深不见底的深渊,这到底是谁之过?

曾几何时,我们摸着高高隆起的肚子,想着“你只要健康就好”,看着呱呱坠地的孩子,心里想着“你只要幸福快乐就好”……

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随着身边声音的不断增多,我们早已忘了最初的愿望,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最终将孩子推向崩溃的深渊……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路走“窄”了

平顺的人生,不是完美。孩子未来的道路也不是必须用分数来铺平。在人生的每个路口,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才是完美。即使路上有风雨和坎坷,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风景。

每次去朋友家,看到她和女儿的相处,我都像是内心受到一次冲击。

孩子自己挑了衣服,她拿出另一件:“今天好像有点凉,换这件。”

孩子看动画片,她拿出绘本:“看这个,能锻炼思维能力。”

孩子喜欢画画,她反手给孩子报了数学班:“画画能有什么名堂。”

……

一次又一次,朋友表面上让孩子自己选择,但吃什么,穿什么,去哪儿玩……都得自己做主,不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机会。

孩子的未来是怎么样的,其实我们可以想到。繁重的课业,消失的兴趣爱好,不断追赶的分数,这些都将成为孩子未来的底色。

前段时间刷到一个视频:

公交车上,乘客正在安静地等待靠站。

突然,一个高三男孩,小声啜泣一会儿后,放声崩溃大哭:

“我成绩一直下滑,我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学习,怎么成绩还是上不去!”

旁边的乘客们连忙围过去安慰,男孩依旧控制不住地绝望着:

男孩崩溃大哭的声音令人心酸不已。

就像那些网上传播的“小学生地铁偷拍图”一样,隔着屏幕都能够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疲惫。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用操心,就是幸福的。可我们却忽略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他们的承受能力并非无穷无尽。

我们用自己对未来的焦虑,为孩子编织了一张看似美好的网,以为这是在为他们的前途着想,却不知这张网正慢慢束缚住他们自由的灵魂。

在追求成绩和所谓“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让孩子失去了太多。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没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没有充足的睡眠来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

我们剥夺了他们快乐的童年,换来的可能只是表面上的成绩优异,却丢失了孩子内心的阳光与自信。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健康的身心才是他们远行的基石。

如果因为过度逼迫孩子学习,而让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问题,那我们所追求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来源:学习治疗创始人宋少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