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法集资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金融毒瘤”,以花样翻新的手段侵害不同群体。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普通大众,还是风险意识薄弱的老人、学生,都可能成为它的目标。下面,我们为不同群体剖析常见陷阱与防范指南,共同守护财产安全。
有理想有担当!敢发声敢作为!
“追光”的我们都在
关注
BABU POLICE
非法集资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金融毒瘤”,以花样翻新的手段侵害不同群体。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普通大众,还是风险意识薄弱的老人、学生,都可能成为它的目标。下面,我们为不同群体剖析常见陷阱与防范指南,共同守护财产安全。
养老服务陷阱举办免费健康讲座、赠送鸡蛋米面,诱导老人购买“神奇保健品”或投资“健康项目”,宣称“既养生又赚钱”,实则是价值低廉的伪劣产品或虚假项目。
“熟人推荐”迷惑利用老人对亲友、邻居的信任,通过口口相传吸引投资,甚至承诺“拉人有提成”,让老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骗局。
“校园贷”变种以“低息秒批”“分期无压力”吸引急需资金的学生,一旦逾期,便通过暴力催收、泄露隐私等手段威胁,让学生深陷债务泥潭。
打着“轻松月入过万”“边学习边赚钱”的旗号,诱骗学生参与刷单、虚拟货币投资等项目,前期小额返利,后期诱导大额投入后消失。
伪装成“大学生创业导师”,推荐所谓“高潜力项目”,要求学生缴纳“加盟费”“保证金”,实则是骗取钱财的空壳项目。
承诺年化收益率远超市场水平,以“国企背景”“政府支持”包装项目,吸引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实则资金链随时断裂。
“虚拟币/区块链”噱头利用新概念炒作,宣称“买币躺赚”“参与挖矿分红”,但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区块链上虚拟币交易的匿名性,一旦卷款跑路,难追踪,投资者容易血本无归。
“消费返利”陷阱推出“消费全返”“购物赚钱”模式,前期正常返利吸引消费者大量购物或充值,后期突然崩盘,参与者损失惨重。
“三看”①不轻信:对陌生人、非官方渠道的投资信息保持警惕,不被“熟人推荐”“专家背书”迷惑。
② 不冲动:面对“限时抢购”“名额有限”等话术,保持冷静,切勿跟风投资。
③ 不透露: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绝不随意转账。
文章来源:贺州警方
来源:贺州八步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