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实训教室,学生们手持编程设备专注调试机器人;道情皮影艺术团,学生们在锣鼓节拍与悠扬唱腔中熟练操控着色彩斑斓、制作精巧的皮影;焊接实训基地,弧光跃动,火星迸溅,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进行焊接作业……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庆阳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
《陇东报》2025年5月14日四版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实训教室,学生们手持编程设备专注调试机器人;道情皮影艺术团,学生们在锣鼓节拍与悠扬唱腔中熟练操控着色彩斑斓、制作精巧的皮影;焊接实训基地,弧光跃动,火星迸溅,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进行焊接作业……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庆阳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缩影。近年来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紧扣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锚定“美好教育”目标
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为育人导向
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在硬件设施、专业建设、职教高考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领域
亮点频现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双优引领育匠才 产教融合作标杆
走进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机器人编程、现代机床、唢呐、泥塑、舞蹈、钢琴等多元化课程正在有序开展,成为现代职教理念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作为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排头兵”,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省级“双优校”建设为引领,通过产教融合、国际合作、贯通培养等创新实践,促进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等20余所高职院校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机制,构建起“3+2中高职衔接”“3+4中本贯通”多层次培养体系。2024年,与陇东学院联合开设首个“3+4中本贯通”电气自动化专业,首批30名学生踏上“技能+学历”双提升新征程。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李国英介绍,学校已联合14所院校推行贯通培养模式,打破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构建“技能提升、学历晋级、终身发展”一体化平台。近6年来,学校近7000名学生升入高校,500余人通过专升本考入本科院校,升学率稳居全省中职学校前列。
“这幅电器原理图是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装置,我们需要对其进一步优化完善。”在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德合作汽车维修实训室,学生龚韶涵正与团队改进电路设计。这位曾经中考失利的少年,借助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重拾自信,不仅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还成功考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实践导向课堂让我们在做中学、学中做,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龚韶涵说。
自1998年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开展合作以来,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先后选派48人次赴德研修,辐射带动周边学校435人参加“赛会”在国内组织的各类培训,“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庆阳落地生根。德方在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教研教改等方面对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给予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国际合作不仅引进先进教学模式,更将安全环保意识与工匠精神植入教学全流程。”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德项目教师周恩勇说。
此外,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还与上海大众、广东海信等企业共建“冠名班”,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和“岗课赛证”融通,为学生实习就业搭建了稳定平台。
在工艺美术专业实训现场,师生将陇东剪纸、刺绣等非遗技艺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技能大赛不是口号,更要带领学生实战闯关。”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王丽娟表示,通过“美术造型”赛项训练,学生既掌握了非遗精髓,又淬炼了精准专注的工匠精神,形成“教学-实践-竞赛”育人闭环,学校也通过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在国赛、省赛、市赛中屡创佳绩,成为全市职教赛事的佼佼者。
作为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甘肃省品牌劳务培训基地、西峰区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还承担着省市区劳务品牌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7个作业类别22个工种的培训任务。“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打造‘美好教育育人心、工匠精神练技能、贯通培养稳升学、产教融合促就业’四大品牌,为乡村振兴输送德技兼备的技术人才。”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白旭宁说。
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思政铸魂培根基 特色实训创品牌
走进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训车间的机械轰鸣声与教学楼内的琅琅书声交织,奏响职业教育奋进乐章。近年来,该校以“明德、尚能、笃行、重技”为办学理念,坚持“思政铸魂培根,产教融合育匠”双轮驱动,在红色文化育人、专业集群建设、校企协同发展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成为甘肃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同学们,提起红色,你们会想到什么?革命岁月、五星红旗……无数英雄儿女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沉浸式红色思政课上,学生们互相分享红色故事。2022年,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新构建“三双一”育人模式,引导师生通过红色思政课堂,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该模式2022年获评县级红色文化品牌,2023年升级为省级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成为思政育人的鲜活样本。
在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焊工实训室内,火花四溅中孕育着“国际工匠”。学校联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成立劳务培训基地,累计投入460万元,连续举办7期焊工培训,271名学员中245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率达到90.4%,其中6人赴俄罗斯、2人赴新加坡工作,学员月均收入超8000元,每年为环县、华池县创收1500余万元。“学校以机电技术专业为依托,重点开设工业机器人、PLC控制、智能传感技术等核心实训课程。在学生培养方面,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协作、个性化指导,强化学生实践培养。”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实训教师敬嘉程说。
近年来,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紧扣县域畜牧、服务等产业需求,重点打造旅游服务、中医康复技术、畜禽生产技术3个精品专业,同步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等3个骨干专业。2019年至今,学校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提升实训条件、深化课程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投资108万元联合超星公司开发12门在线课程,其中10门课程获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认定。2023年,中职课程《动物繁殖技术》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跻身国家级在线精品课,并获评省级线下一流核心课程。“学生和从业者可通过手机、电脑随时学习,真正打破了教育边界。”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动物繁殖技术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曹丰君自豪地说。
从黄土地走向国际舞台,从红色思政铸魂到产教融合深耕,从技能培训“造血”到精品课程拓维,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走出了一条“思政引领、专业赋能、校企联动”的特色职教之路,谱写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崭新篇章。
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多元发展筑通道 双师赋能树典范
整洁笔直的道路、布局合理的教学楼、洁净明亮的食堂、宽敞整齐的寝室……每当师生们走进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幸福感。作为国家重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探索育人新模式,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学生多元成才通道、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三年级教室里,老师正认真讲解备考要点,学生正以饱满的学习劲头投入复习。近3年来,该校中职升学考试本科上线率、高职大专院校录取率持续提升。“中职高考体系涵盖升学考试、1+X证书考核与技能竞赛三大板块。我们严格落实备考方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采取讲练结合、系统复习的模式,循序推进1+X模拟考核训练,实现考证通过率100%。针对技能竞赛,通过重点突破与查漏补缺相结合,学生综合能力持续提升,近3年累计有118人次获得省级奖项,为升学考试奠定了扎实的技能基础。”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三年级幼儿保育专业教师张凤说。
“中考失利后,我以为自己再也无缘大学,但幸运的是,我来到了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这里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技能大赛获奖加分,这样距离我的大学梦就更近了一步。”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郑思琪说。
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生动呈现。教师正在演示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教学模式彰显职教特色。近年来,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着力推进“党建引领铸魂、立德树人赋能、管理效能提升、教育品牌创优、美意校园创建”五大工程,立足“一校一特色”定位,围绕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对传统专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组建了兼具理论素养与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将书法技艺与语文教学融合,既是文化传承,也为学生开辟了升学新路径。”在墨香四溢的书法教室,教师何慧正指导学生研习不同字体技法。这位从普教转型的“双师型”教师,带领学生在省级大赛中斩获9项大奖。目前,该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78.6%,形成“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的特色育人模式。学校还建成28个专业实训室,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开设12个特色专业,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民生服务三大类。与龙头企业共建4个订单班,加入11个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年均开展农民工培训1000人次。
近3年来,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在技能竞赛领域,省、市级大赛获奖率持续攀升。“我们将抓住职教转型发展机遇,坚持升学就业双轨并行。”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胡春亮表示,学校将重点打造数控、汽修等优势专业,构建职教高考、贯通培养等多元通道,成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校校有特色、县县有品牌”格局的逐步形成,庆阳职业教育正持续释放强劲赋能效应。近3年来,全市累计有4561名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证。通过在13所学校实施职普融通改革试点,3年来共培养“双向互通型”学生1736人,有效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衔接。2024年,428名中职师生参加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斩获一等奖20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96项,总获奖率达到63.2%,赛事成绩再创新高,市教育局获评省级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从课堂到车间
从校园到社会
庆阳职业教育
正以创新的姿态破局突围
“技能改变命运”的故事
🗞️ 作者/ 庆阳融媒记者 刘英娟
☎️新闻广告热线 / 0934-5926120
0934-8612120
来源:庆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