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订单增长,医药研发外包行业一季度业绩集体回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8:24 1

摘要:从近日多家CRO(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企业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来看,在经历了2024年的业绩下滑后,随着订单规模增长、海外业务提升等因素,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等国内头部CRO企业营收与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速,行业集体回暖态势明显。

从近日多家CRO(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企业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来看,在经历了2024年的业绩下滑后,随着订单规模增长、海外业务提升等因素,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等国内头部CRO企业营收与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速,行业集体回暖态势明显。

在高昂的药物研发成本面前,外包服务在提升研发效率、节约成本方面拥有优势,特别是近年海外业务增长明显、国内新药临床试验数量维持高位,CRO企业从中受益,券商看好行业今年表现。

多家CRO企业业绩重回两位数增速

近一个月内,同花顺CRO概念涨幅为3.49%,药明康德、凯莱英最近5个交易日涨幅分别达4.93%、3.77%。从多家CRO个股的业绩表现来看,在经历了2024年的下跌后,行业正集体回暖。

记者统计多家CRO企业今年一季度与去年业绩对比情况。

综合来看,今年一季度,多家CRO企业在经历了2024年的业绩低谷后,业绩重新回到增长态势。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头部企业均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重增长。营收方面,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博腾股份营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速,其中药明康德营收增速为20.96%,这也是自2022年第四季度之后,其单季度营收增速重新回到两位数。泰格医药与另一家企业昭衍新药虽然分别出现了5.79%、11.54%的营收同比下降,但相较于去年全年10.58%、15.07%的营收下降幅度,业绩回暖明显。净利润方面,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药均明显上升,其中药明康德、昭衍新药的同比增速均超过89%。相比之下,博腾股份一季度亏损430万元,不过亏损规模明显收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95.48%。泰格医药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了29.61%的下滑,与去年全年下滑79.99%的净利润相比,幅度明显收窄。

CRO行业的发展,与药物研发的高成本、低成功率密切相关,医药界对药物研发有“双十定律”一说,即一款创新药从启动研发到成功上市的平均成本投入超过10亿美元,研发平均时间超过10年,另有数据显示,一款创新药从Ⅰ期临床到获批上市的成功率不足10%,这也催生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后者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具有高度专业化和经验的研究队伍,帮助企业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包括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通常来说,在高昂的药物研发成本面前,部分大型制药企业选择将一些非核心的研发环节外包,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可节省30%-50%的成本。

海外业务增长明显

综合多家CRO企业的业务情况,海外订单的增长,成为业绩回升的重要保障。其中,药明康德截至一季度末的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为523.3亿元,同比增长47.1%,一季度来自美国客户、欧洲、其他地区客户的收入分别增长28.4%、26.2%、3.0%。康龙化成情况相似,一季度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16.81%,占到了公司营收规模的64.65%,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同比也达到了26.57%的增长。昭衍新药一季度海外客户收入同比增长约达30%。

美国《生物安全法》立法程序受阻,也为CRO企业海外业务拓展扫除了部分不确定性。从2024年1月开始,美国《生物安全法》草案有关消息开始发酵,法案直指多家中国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及生产企业)。当年5月,美国立法者调整《生物安全法》,迫使美国制药和医疗保健企业减少对中国研究和制造的依赖。《生物安全法》将禁止联邦机构与被列入“关注名单”的生物技术公司签订合同,并禁止与使用这些公司设备或服务的企业签订合同,受到波及的中国企业包括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华大集团、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然而,一项行业调查表明,终止与中国CDMO合作,可能需要花费长达八年的时间,美国立法者调整了《生物安全法》,新的草案将2032年设定为与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企业合作脱钩的最后期限。不过,到了12月,参议员们将生物安全法案排除在了国防授权法案(NDAA)之外,生物安全法案试图通过进入NDAA的“快车道”以成为法律的“捷径”受阻。

从产业链条来看,处于医药研发上游的CRO企业,其市场表现高度依赖于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热度。从现有数据来看,全球药物研发投入延续了多年来的增长态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算和预测,2017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CRO市场规模从525.4亿美元增加到759.4亿美元,随着全球药物研发投入逐年增长,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全球CRO市场规模将会以10.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2026年有望达到1269.9亿美元。国内市场,中国CRO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289.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4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3%。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CRO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9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1%。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也在提升,数据显示,国内市场这一比例已由2016年的29.8%提升至2020年的36.8%。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正在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转变,在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创新药医保谈判等系列政策的推进下,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2024年新药临床试验数量保持增长,达4884个,为CRO市场扩容提供了可能。

国投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目前CXO(医药外包服务)上市公司相关订单开始逐步改善且产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药明康德、药明合联、凯莱英、康龙化成等多家上市公司新签/在手订单已及时回暖,看好CXO上市公司业绩边际改善。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穆祥桐

来源:新京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