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这张署名CNN的“印巴战损对比图”,在海外平台掀起波澜,图中清晰的表示,印度损失6架战机、553架无人机,甚至空军基地都损失11个。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一张流传海外社交平台的图片,让印度破防了!
5月12日,这张署名CNN的“印巴战损对比图”,在海外平台掀起波澜,图中清晰的表示,印度损失6架战机、553架无人机,甚至空军基地都损失11个。
而与印度“惨状”不同,该图片上表示巴基斯坦零战机损失,只有少量平民和士兵伤亡,以及一定的无人机受损。
这场由社交媒体假图引发的舆论风暴,叠加中美关税博弈的阶段性缓和,将印度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让莫迪政府决定要为自己做出“证明”。
当这张所谓的“战损对比图”在社交平台疯传,印度网民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纷纷发声痛斥该消息的虚假性,甚至要求社交平台删除该帖子。
尽管马斯克旗下X平台的GROK核查系统迅速辟谣,表示该数据没有具体可靠来源,印巴双方存在舆论战可能,双方数据有所不同,但这场信息战已成功点燃印度民众的情绪。
这种“半真半假”的传播策略极具杀伤力,甚至已经超越了军事范畴——即便核心数据被证伪,民众对“印度惨败”的集体焦虑已形成认知烙印。
这与2019年印巴空战后的舆论博弈如出一辙。彼时,印度宣称击落巴方F-16战机,而巴基斯坦展示被俘印度飞行员视频,双方均通过选择性叙事争夺话语权。
不同的是,此次假图事件借助AI生成技术的逼真性,叠加中美关税谈判的时间节点,产生了更强烈的破圈效应。
印度网民从最初质疑CNN“造假”,发展到攻击政府“隐瞒真相”,甚至出现“莫迪下台”的极端言论,反映出民众对军事失利与经济困局的双重焦虑。
面对舆论危机,莫迪政府采取了三重应对策略。在5月12日的全国演讲中,莫迪绝口不提具体战损数字,转而强调印军“直捣巴基斯坦心脏”,将停火包装成“战略暂停”。
宣布举国欢庆10天,庆祝印度“战略胜利”,将复杂的地缘冲突,简化为“国家荣耀”的集体狂欢。这种手法似乎借鉴了2016年土耳其发动“民主胜利集会”的经验,用仪式感冲淡质疑声浪。
而据《华盛顿邮报》披露,印度情报机构RAW,近年来加强对海外锡克教社群的监控,此次更是要求社交平台删除“损害国家形象”的内容。
这种“跨国镇压”手段,与沙特记者卡舒吉事件中,“物理消灭异见者”的极端做法形成对照,显示出数字威权主义的新形态。
这种叙事策略的本质,是将政治合法性建立在“想象胜利”之上。当经济发展无法兑现“印度世纪”承诺时,军事冲突的符号化胜利,似乎成为了转移矛盾的成本最低选项。
就在假图风波发酵的同日,印度向WTO提交文件,拟对美征收19.1亿美元报复性关税,反制美国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的25%关税。这一看似突兀的举动,实则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协议,使印度意识到“以战止战”策略的有效性。复旦大学林民旺教授指出,印度试图复制中国“以反制促谈判”的经验,但忽略了其经济体量仅为中国1/5的客观限制。
美国对印度钢铁出口征收的关税,影响76亿美元贸易额,而印度2024财年已沦为钢铁净进口国。此时反击既能安抚塔塔钢铁等本土巨头,又可呼应莫迪“印度制造”战略。
毕竟莫迪政府的上台,很大程度上就是民粹主义的推举,然而,2024年莫迪推动8500种工业品降税,引发了民族主义者不满。此次对美强硬既能挽回形象,又可对冲特朗普威胁“对印度征收对等关税”的压力。
这种“政治优先于经济”的决策模式,与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时的逻辑惊人相似。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远高于对印逆差,这意味着印度缺乏足够的谈判筹码。
利益同盟的脆弱性事件暴露出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层裂痕。拜登政府曾因印度跨国镇压持不同政见者与其交涉,但出于制衡中国的需要未实施制裁。
此次白宫抢先宣称“促成印巴停火”,触动了印度“战略自主”敏感神经,暴露美国仍将印度视为“可操控的棋子”。
美国对印度数字服务税、电商数据本地化等政策的批评,与印度对美农产品补贴、药品专利制度的不满,构成难以调和的结构性冲突。
加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将贸易逆差视为“国家耻辱”的执念,与莫迪“印度第一”的民粹主义产生天然对抗。
纵观事件全局,莫迪政府的危机应对,展现出“高战术灵活性”与“低战略定力”的矛盾统一。通过信息操控,将舆论焦点从军事失利转向“对美强硬”,巩固莫迪强人形象。
不过,对美关税战可能影响60万IT从业者的H-1B签证,而钢铁关税反击,仅覆盖0.1%的出口量,得失严重失衡。
在WTO框架内实施报复性关税虽具合法性,但印度2024年钢铁进口激增140%的事实,削弱了其“受害者”道德立场。
莫迪的“10天胜利庆典”,恰似印度版“皇帝的新衣”。当民众为假图狂欢时,这个国家正在经历最危险的认知危机——他们宁愿相信PPT上的胜利,也不愿直面军工体系的腐朽。
历史不会因为一场舆论战改写结局,就像1962年的教训从未真正警醒印度。当中国用“一带一路”连接南亚,用“共赢外交”赢得民心时,印度还在用舆论营造大国幻觉。
当民族主义激情退潮,印度终将发现,真正的胜利不在于社交媒体的点赞数,而在于能让民众吃饱饭、有工作的务实改革。
信息来源于:环球网 2025年5月15日 关于“面对美国关税,印度突然提“反制”:拟对部分美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的报道
信息来源于观察者网 2025年5月10日 :关于“印度官员:问心无愧,将“适时”公开战损情况”的报道
信息来源于:观察者网 2025年5月14日 关于“印度举行全国庆祝胜利活动,大贺10天”的报道
来源:银河绘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