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教育部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介绍,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
作为拥有960万平方千米、56个民族的中国,自古以来,就因为地域广阔,形成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等各种方言。
中国的方言到底有多少种类?至今都没有定论。
根据教育部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介绍,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
以西安为代表的陕西关中地区,主要代表方言就是归类为中原官话,对于中国人来说,能说家乡的方言,既是对传统的文化的传承,更是家乡给自己带来的深深烙印。
尽管普通话已经推行了几十年,但不忘家乡话,不忘说方言,其实也是对传统的一种坚守。
比如最近,有网友发视频称,在西咸智轨上听到了陕西方言播报。很多网友评论称:听着很亲切,方言播报很暖心,相当具有地方特色,真的很忒色~
西咸新区智轨1号线也是西北首条智轨示范线,将连接欢乐谷地铁站与斗门车站,串联欢乐谷、诗经里、昆明池等景点,与地铁5号线无缝换乘,11.9公里旅程,让乘客可以畅游西咸新区。
实际上,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体系当中,推行方言,广州、深圳为主的粤方言地区,早就已经做在了前面。
广州地铁自1997年开通第一条线路以来,就采用了粤语报站,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广州地铁的一大特色。
粤语报站不仅陪伴了几代广州人,还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传递着浓厚的乡土情感和地方特色,当然,为了照顾外地人和国外游客,广州地铁的报站语言包括普通话、粤语和英语,满足了不同乘客的需求。
同是粤语地区的城市,作为经济开放的窗口,深圳汇聚了众多外省人的城市,各地方言曾一度共存,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1988年深圳取消了公交车粤语报站以来,这一语言在公共交通领域的缺失已持续多年。
直至近年来,为回应市民的强烈要求,深圳的部分公交车才陆续恢复了粤语报站。
而深圳地铁自开通以来,一直保留着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三语报站的特色,这一传统不仅符合广大市民的需求,也是传承区域文化、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显然,这种多语言报站的方式不仅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也方便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乘客获取信息,也并不会耽误乘客的行程,值得提倡推广。
只不过,由于广州、深圳等城市粤语流行甚广,粤语歌曲、香港影视剧的流行,也一度掀起全国性的广东话学习热潮,所以,在地铁、公交等报站系统中加入粤语没有太多反对。
作为西北的中心城市,西安也同样汇集了来自西北五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人口,在公共交通中加入方言报站,不仅推广了陕西话,也会让西北人和回到家乡的游子倍感亲切,更是值得在所有公共交通中广泛推广。
毕竟,广州、深圳这样更加开放的城市都用方言播报,大西安也不应该落后才是。对此,你怎么看?(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浪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