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我市各学校依照自治区劳动教育宣传月部署,围绕“养成劳动习惯,培育时代新人”主题,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全力推动中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
近日,我市各学校依照自治区劳动教育宣传月部署,围绕“养成劳动习惯,培育时代新人”主题,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全力推动中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
一起来看↓↓↓
包头市第四十五中学 开展“党建沁润文化,铸魂时代新人”主题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各班师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劳动基地,在各班级的责任田里,翻土、播种、浇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认真的模样,以汗水为种,以勤劳为锄,构成校园中最动人的景致,师生们在实践感悟成长的真谛。
包头市第五十三中学 以劳动种植为抓手,在校园内开展劳动月种植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亲手栽种绿植、瓜果蔬菜,帮助学生享受劳动快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自然的品质,让劳动教育真正从课堂走向自然。
昆都仑区少先路第十一小学 以润泽文化为主线,结合少年军校特色,组织学生利用纸壳制作坦克等军事模型,用雪糕棍搭建精巧小房子,并传授传统剪纸工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校园绿植养护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浇水施肥、清理杂草、栽种花卉,为校园添绿。此外,由老师指导学生制作航天科技模型,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少先路第十一小学劳动项目组自成立以来,通过多样化劳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劳动意义、提升技能。这些沉浸式体验活动,是学校打造德育品牌的生动实践,学校也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助力“扬帆少年”全面发展 。
青山区青山路第一小学 开展“育”见劳动 点亮“五一”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全校师生以“小行动”传递“大能量”,以“分层递进、五育融合”为原则,为不同年龄段队员量身定制劳动实践清单,让劳动教育从“纸上谈兵”走向“真刀真枪”。队员们化身“家庭小管家”,与父母携手开展“大扫除总动员”;手持垃圾袋,在街道上演“垃圾‘捕手’大作战”;向长辈拜师学艺,从备料、翻炒到摆盘,用一道道“拿手菜”诠释劳动创造幸福。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种子,在队员们心中生根发芽。
昆都仑区乌兰小学 三年级依托钱学森融创N+课程之 “兰星劳动课程”,开展“水韵植趣”项目式生态劳动课。以“水里的植物如何在‘水世界’里安家”为驱动问题,学生分组探究水生植物奥秘,融合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解植物与水环境关系,萌发生态保护意识。课程还邀请专家开展无土栽培讲座拓宽视野,学生们还在 “生态缸建造大赛” 中分工协作,完成 “花鱼共生” 微生态系统搭建,并制定养护值日表,培养责任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课后,学生将成果带回教室与家庭,形成家校联动。课程打破教育边界,以科技赋能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培育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绿色小公民”,充分践行“实践育人”理念。
东河区东一路小学 作为“自治区劳动教育实验校”,以“七色花开,朵朵精彩”为育人主线,创新打造涵盖志愿劳动、节气劳动、家校共育等七大主题的“七色劳动”课程体系。在5月劳动实践月中,全校学生通过跨学科劳动周与技能挑战赛实现素养进阶。
第三届劳动技能挑战赛设置七项特色项目:低年级学生专注整理课桌、叠衣系鞋带,展现生活自理力;中高年级团队协作完成创意果盘、缝制笔袋,将劳动与美育深度融合;最具地域特色的“凉汤山药丸子”烹饪赛上,学生削土豆、调扎蒙油汤,复刻内蒙古传统美食,引得评委连连称赞。学校还将非遗技艺、乡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开发出24节气劳作等校本课程,本届大赛98%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至少3项生活技能,学生家务参与率同比提升。劳动教育正成为这所学校传承文化、激活成长的新引擎。
东河区牛桥街小学 作为“自治区劳动教育实验校”,日前迎来市、区劳动教育专题教研。活动现场,五年级学生化身“多肉造景师”,通过学历案自主探究基质配比、移栽定植等关键技术,成功打造56盆教室微景观。校园内还设有牛人农田、希望果园,同时每班认领"一亩田",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家庭中推行"21天劳动打卡",涵盖收纳整理、家常菜谱设计等生活技能;结合义工组织,学生定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与社区共建"红领巾服务站",开展图书整理、智慧助老等志愿服务,形成"基础+拓展+创新"三级课程图谱。目前,学校已形成“基础课程夯技能、项目学习促融合、服务实践育情怀”的三阶育人模式,家长反馈孩子主动承担家务频次翻倍,成为东河区“一校一品”劳动教育矩阵中的重要拼图。
九原区哈业胡同中心校 组织师生与家长代表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春耕活动,3-5年级学生在老师讲解种植技巧后,认真协作,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播撒入土。家长代表们也与孩子们共同劳动,亲子协作的身影构成一幅幅美好画面。作为学校 “五育融合” 教育的重要实践,这片劳动实践基地成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协作能力的摇篮。下一步,哈业胡同中心校也将继续深耕劳动教育,以劳树德、启智、健体、育美,助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茁壮成长。
土右旗将军尧中心学校 开展劳动教育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系列活动,以"家校共育"为纽带,将劳动实践与品格塑造深度融合,让劳动教育延伸到课堂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们在校园创意劳动中培育创新思维,在家庭责任分担中厚植感恩情怀,在习惯养成中实现自我赋能。不仅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构筑起劳动育人的生态圈,让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固阳县光明小学 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通过班会课、国旗下讲话、手抄报等形式,带领学生了解劳动节由来及我国不同时代劳模风采,传承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劳动课上,学生动手制作美味饭菜,还通过做饭、刷碗、包饺子等家务体会父母辛劳,增强劳动光荣意识。学校还组织大扫除,同学们分工合作完成擦窗、拖地等任务,在协作中感受劳动的快乐。此外,鼓励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拓展劳动时空,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石拐区喜桂图小学 开展“劳动赋能成长,共筑时代新风”主题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举行主题升旗仪式,学生代表通过诗朗诵《劳动者的四季》致敬不同行业劳动者,全校齐唱《劳动最光荣》传递劳动价值观。同日下午,各班级开展 “劳动创造幸福” 主题班会,通过 “劳动故事会”“技能大比拼” 等环节,引导学生制定 “家庭劳动打卡计划”,将劳动教育延伸至家庭。此外,学校开展“劳动最光荣”手抄报绘画征集活动,激发学生用艺术形式展现劳动者风采。活动还注重家校社协同,组织 “亲子劳动日”社区志愿服务,并举办“劳动成果展”。学校还计划将劳动实践纳入校本课程,开发农耕文化、非遗技艺等特色课程,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白云矿区铁矿二小 举办 “巧手展风采,劳动筑未来” 劳动技能大赛,以年级为单位设置多样化比赛项目:一年级整理书包、二年级系鞋带叠衣服、三年级创意水果拼盘、四年级缝扣子、五年级叠被子、六年级烹饪等。比赛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出良好劳动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活动依据完成时间、作品质量等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各项目优胜者与优秀团队并颁奖。此次大赛不仅提升了学生劳动技能与实践能力,更培育了孩子们尊重劳动的品质,促进师生互动与校园凝聚力提升。学校也将继续秉承 “以劳育德、以劳促智” 等理念,把劳动教育贯穿到学生成长全过程。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