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到一篇热文,博主列了“有钱都别买的10件家电家具”,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拍腿共鸣“中了一半”,也有人反驳“我家就用得很顺手”。到底是真“踩雷”还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最近刷到一篇热文,博主列了“有钱都别买的10件家电家具”,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拍腿共鸣“中了一半”,也有人反驳“我家就用得很顺手”。到底是真“踩雷”还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带着这个问题,我翻了2025年家电行业排行榜、用户真实测评和品牌官方数据,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些争议单品。
文章里说空调扇“要加冰加水,不如空调舒服”,这话说到点子上了。2025年生活家电排行榜显示,空调扇仍有格力、奥克斯等品牌在售,但用户评价里高频出现“制冷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大”“持续加水麻烦”等关键词。
实测发现,30℃以上的高温天,空调扇的降温幅度普遍在3-5℃,远不及空调的10℃以上;而在25-28℃的初夏或初秋,它的风感确实比空调柔和,适合怕吹冷风的老人。
所以结论是:预算有限、只需要局部降温的家庭可以考虑,但别指望它替代空调。
“占地方、落灰、噪音大”是跑步机被吐槽的三大痛点。但数据很诚实——2025年智能家电销量榜里,虽然没直接列跑步机,但健身类家电整体增长12%,其中带“减震降噪”“APP跟练”功能的中高端机型复购率达35%。这说明什么?跑步机闲置更多是“三分钟热度”的人性问题,而非机器本身。朋友小王家的跑步机就用得勤:他买了带屏幕的型号,每天跟直播跳操,还把机器放在客厅显眼处,“看得见才会想动”。
所以,买之前先问自己:能坚持每周用3次吗?
能接受它占1㎡空间吗?
“买了烤箱才发现需要模具、打蛋器”“榨汁机做的汁不好喝”——这两条吐槽让厨房小白狠狠共情了。但看2020年家电盘点数据,专业烘焙爱好者的烤箱使用率高达90%,他们甚至会为不同烘焙需求买2-3台(比如一台烤面包、一台烤蛋糕);榨汁机则在有宝宝的家庭里“逆袭”,宝妈们用它做果泥、蔬菜汁,清洗时配个小刷子,5分钟搞定。说白了,这俩是“工具属性强”的家电,适合目标明确的用户:想偶尔烤饼干的别买,想系统学烘焙的闭眼入;想喝鲜榨果汁的别买,想给娃做辅食的必须冲。
“榻榻米拿东西麻烦”“圆形床摆放奇怪”的吐槽,本质是“颜值党”和“实用派”的冲突。家居设计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定制榻榻米的咨询量比去年涨了20%,但其中70%的用户要求“加升降桌”“分层抽屉”,解决了“拿东西难”的问题;圆形床则集中在酒店和大平层用户里,小卧室确实显拥挤,但20㎡以上的主卧放圆形床,搭配弧形床头柜,反而能提升空间设计感。所以,这俩不是“绝对没用”,而是“对空间和设计要求高”——小户型别碰,大空间且愿意为颜值买单的可以试试。
足浴盆被吐槽“老人不用”,但我妈就用得勤快——她买的是带恒温功能、一键排水的型号,“不用弯腰加水,42℃一直热乎,比泡脚桶方便多了”;豆芽机在“阳台种菜党”里很受欢迎,他们觉得“自己发的豆芽没农药,吃着放心”;格子酒柜则是“酒柜+展示柜”的结合体,家里有10瓶以上红酒、且愿意每周擦灰的,摆起来确实高级。这些产品的“无用”,往往是因为用户需求没匹配上——给怕麻烦的老人买复杂足浴盆,给不喝酒的家庭买格子酒柜,自然闲置。
回头看这10件被吐槽的家电家具,没有绝对的“智商税”,只有“需求错配”。现在的家电市场太卷了,从“功能机”到“智能款”,从“基础款”到“细分场景款”,选择多了反而容易迷失。买之前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真的需要这个功能吗?它的使用频率能超过每周1次吗?家里空间/习惯能配合它吗?想清楚了再下单,才不会让“心动”变“心塞”。
毕竟,家电是为生活服务的,不是用来吃灰的——你说呢?
来源:清醒一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