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击落印军战机的歼10,91年差点被叫停,多亏了江同志一语定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9:10 1

摘要:目前,距离歼10战机首飞已经过去了27年,歼10大家族已全部形成战斗力,成为中国空军的中坚力量。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歼-10CE更一举在印巴空战中击落印军6架战机,大放异彩。

“新歼是个宝,在某种情况下比原子弹都重要!”

这是1991年,江同志和中央以及军队各路领导到成都参观过一架全尺寸的银色飞机样机后,当场拍板说的一句话。

而那架银色飞机,正是近来因印巴空战一边倒火爆全网的歼10。

目前,距离歼10战机首飞已经过去了27年,歼10大家族已全部形成战斗力,成为中国空军的中坚力量。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歼-10CE更一举在印巴空战中击落印军6架战机,大放异彩。

在歼10风光的今天,鲜为人知的是,歼10的来时路,走得何其艰难。

首先在技术路线上,由于采用鸭式布局和静不稳定设计等先进技术,歼10的改进部分设计比例超过了60%,这和国际惯例一款新飞机改进部分设计比例绝对不能超过的30%相比,比例颇高,意味着研制成功概率十分低。

更不用说,歼10还是一款跨代机,要从二代机跨越到三代机,而代际的跨越便是飞机的分水岭,二代机追求的是谁跑得快谁是老大,而到了三代机,飞机要的是“全能”,动力武器航电样样都要强,不单要飞得快还要打得准,且不局限于在空战中打得准,对地攻击也要了得。

这样的高标准高要求,众人不禁十分担忧,并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一些造不如买的声音不断出现。

这个时候,江同志对科研团队给予了充分信任,支持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提出的“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研发路线,保留了歼10项目。

而除了技术路线的问题,歼10的研制工作还面临经费紧张的困境。

作为新一代的歼击机,歼10项目的初期投资约5亿元,这和国外动辄百亿美元的投入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歼10靠5亿元起步,但真正要研制成功,花费肯定远不止如此。到80年代末,经费已经十分紧张了,负责研制歼10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简称“成飞”)只能靠造洗衣机来筹集资金。

歼10的总设计师宋文骢,为了补贴团队经费四处借钱,甚至自己家里开支不够,还需在下班后卖面条筹钱。

对此,曾有人非常直白地指向歼10研制面临的技术和经费困境:“你们是5分钱(就)想上长城,(结果)连车票钱都没有。”

对此,宋文骢不淡定,更不甘心。

1991年,一场堪称现代化战争直播示范的海湾战争爆发,给全球上了一课,更打醒了中国。

同年,宋文骢领导歼10研发团队,完成了歼10全尺寸金属样机的制作。一架脱离苏式战机黄色涂层的银色战机亮相人前。

不久,江同志前往成都,参观了歼10的金属样机后,即一语定调:“新歼是个宝,在某种情况下比原子弹都重要。”

自此,歼10的研制踏入正常轨道,不用再担心被叫停。

另一边,江同志同时支持歼10项目通过“型号带队伍”的方式锻炼人才。

当年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被嘲讽质疑:“搞一个型号飞机少则10年8年,多则10年20年,你今年50多了,这飞机能在你手里设计定型吗?”

宋文骢这样回答:“我能活多少年,这架飞机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我说了不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过这架飞机的研制,中国一大批现代飞机设计研制的人才会成长起来,我们只要为他们铺好了路,到时候我不在没关系,自然会有比我宋文骢更高明的人来接着干。”

结果果然如宋文骢所说,歼10项目非但成了,成为我国首款完全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而且通过歼10的研制,一大批现代飞机设计人才成长起来,歼20总设计师杨伟即为宋文骢的弟子。

在这个过程中,江同志对歼10从1991年的关键定调,到持续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同样颇为重要。

来源:历史小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