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回归!泰国普吉岛海岸生态恢复见效,儒艮数量增25% |海湿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7:40 4

摘要:近年来,泰国普吉岛的海岸线遭遇了严重的侵蚀问题,加上一些热门景区的海滩受到了季风季节的影响,造成了显著的沙滩流失,甚至威胁到当地社区的生活和交通安全。海洋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旅游业,也给本地生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泰国普吉岛奈扬海滩的景象(2010年3月)。摄影:Andy Mitchell(CC BY-SA 2.0)

本文约1600字,阅读约4分钟

近年来,泰国普吉岛的海岸线遭遇了严重的侵蚀问题,加上一些热门景区的海滩受到了季风季节的影响,造成了显著的沙滩流失,甚至威胁到当地社区的生活和交通安全。海洋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旅游业,也给本地生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泰国媒体最新报道,随着泰国政府和各界努力推动海岸生态恢复工程,普吉岛的海洋生态正在逐步恢复,海龟和儒艮等濒危物种的数量也开始回升。

普吉岛的赛凯海滩(Sai Kaew Beach),位于泰国西北部的诗丽娜国家公园(Sirinat National Park)内,是当地受侵蚀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去年的季风季节带来了强烈的风暴和海浪,导致大量沙滩被冲走,沿岸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海滩的消失,普吉岛与其他地区的交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附近社区的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所以,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长查勒姆猜·斯里昂(Chalermchai Sri-on)在2025年5月3日的视察中宣布,将进一步扩大海岸恢复的力度,并实施更加环保的恢复措施。

上图:普吉岛所在的大概位置。图源:NordNordWest

查勒姆猜部长透露,当前的恢复工作主要采取了建设锯齿状木栅栏的方式。这种木栅栏设计比较独特,能够有效地截留和积聚流动的沙粒,进而逐步恢复沙滩的宽度和稳定性。他们用这种方法,已经成功地让海滩恢复了30~50米的沙滩面积。据称,这种方法的自然性较强,避免了过多的人工干预,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据介绍,接下来,该国政府还将通过植树等方式,来进一步加固海岸线的保护力度,防止海岸侵蚀问题的反复发生。

报道中提到,这个恢复项目能帮助恢复普吉岛的沙滩,也有助于保护岛屿周围独特的生态系统。随着海滩的逐步恢复,岛屿周围的海洋生物也开始恢复活力。例如,海龟和儒艮等物种在普吉岛及周边海域的数量呈现回升趋势,这些物种的复苏,正是海岸恢复初见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历史资料,过去,普吉岛沙滩上每年海龟巢数量较多,据报道,70年前,在普吉岛沙滩上每年会有2400多个海龟巢。但后来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游客增多、噪音和光污染等等,海龟的生存和繁殖受到干扰,其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巢穴数量也锐减至300多个。近年来,由于疫情导致游客减少,海龟的筑巢活动有所增加,在2020年10月~2021年2月期间,人们在普吉岛上发现了18个棱皮龟巢穴,是20年来数量较多的时期。

近年来,海龟的数量有所回升,尤其是在普吉岛周围的一些海域,已经成为了它们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海龟的种群恢复,得益于泰国政府和相关环保组织多年的保护努力。除了恢复沙滩,泰国政府还在多个海域建立了海洋保护区,实施禁捕措施,并进行人工繁殖和放生等工作,有效地减少了人类活动对海龟栖息地的破坏,促进了海龟种群数量的复苏。

▲儒艮是一种温顺的海洋哺乳动物,也是唯一的草食性海生哺乳动物。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泰国水域约有273头儒艮,主要集中在安达曼海西海岸。近年来,许多被冲上岸的儒艮都非常消瘦,这与海草减少直接相关。尽管泰国自1961年起就将儒艮列为保护动物,但栖息地丧失仍然是其生存的主要威胁。上图:一头浮出水面呼吸的儒艮。©摄影:王敏幹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图文无关)

报道中还提到,儒艮的数量也出现了回升的迹象。儒艮是一种以海草为食的海洋哺乳动物,长期以来,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捕猎,儒艮的数量一度急剧下降。普吉岛周围的海域曾是儒艮的重要栖息地,但由于环境恶化,儒艮的数量一度减少。近年来,泰国政府在一些关键区域进行了海草床的恢复工作,并开展了儒艮保护项目。据最新调查显示,在恢复后的海草床中,儒艮的数量已经恢复到一定水平,其中还包括了多只母儒艮带着幼仔一同觅食的场景,证明了生态恢复工作的有效性。


此外,泰国政府还在普吉岛周边建立了多个海洋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海洋生物保护和生态研究。查勒姆猜部长还特别提到了位于攀瓦角的安达曼海及沿海资源研究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海洋生物的研究和保护,特别是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

据介绍,为了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认识,泰国还计划建设一座名为“泰国海洋生物博物馆”的新型博物馆,预计将成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洋标本馆,收藏超过20万件海洋生物标本,其中还包括大量新发现的物种。这些博物馆不仅是科研机构,更是一个科普教育平台,旨在提升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海龟摄影:王敏幹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编辑 | 王海诗

审核 | Tammy Xu (绿会国际部实习生)

排版 | TX

海湿资讯·欢迎评论

OceanWetlands

©摄影:Linda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参考资料】

关于“海洋与湿地

OceanWetlands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科技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等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


“海洋与湿地”持续发布前沿资讯、倡导科学传播、支持学术交流,推动社会各界加深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形成保护共识,并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该平台坚持传播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重点关注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物多样性、塑料污染治理、深海采矿、湿地碳汇、国际法、气候变化与适应等全球环境治理前沿议题,同时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积极助力中国科技工作者、保护工作者、青年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海洋与湿地”通过搭建知识共享桥梁,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封面海龟图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