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的男人,几乎没有什么开挂的运气。他不富裕,不有权,不被时代宠爱。但他凭着一股子倔劲和咬牙的坚持,在异国他乡打黑工15年,靠捡来的日用品过日子,最后却用一沓纳税单赢得了日本民众的尊敬。
你有没有试过,明明已经拼尽全力了,还是看不到希望?
有没有那种时候,觉得世界好像对你格外苛刻,别人轻松得来的东西,你却要翻山越岭、流血流泪才能碰一下边?
如果你有,那你可能会懂丁尚彪的故事。
这个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的男人,几乎没有什么开挂的运气。他不富裕,不有权,不被时代宠爱。但他凭着一股子倔劲和咬牙的坚持,在异国他乡打黑工15年,靠捡来的日用品过日子,最后却用一沓纳税单赢得了日本民众的尊敬。
1954年,丁尚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上海家庭。说普通,其实并不准确。他的父亲曾在解放前加入过国民政府,这在那个年代,是一个让人“吃不完兜着走”的背景。
那几年,“出身问题”几乎成了社会分层的头等标准。丁尚彪从小到大,受的委屈可以写满好几本日记。从升学到就业,他几乎没得选。就连“上山下乡”的目的地,也不是他能决定的。
别人能挑个条件好的地方,他只能被安排去安徽五河县,一个当时条件相当艰苦的小县城。日子难过,但他没抱怨。他一边在农场劳动,一边自学英语。他说自己咬牙买了收音机和英文教材,是下了决心要翻出人生这口大井。
两年后,他考进了县里的一家集体所有制工厂,正式开始了工人生活。工厂不大,工资不高,但他遇见了后来跟他共度一生的女人——陈祈星,同样是上海人,性格温和,勤劳肯干。
他们的婚后生活,过得并不轻松。物资紧缺,收入有限,一切都得省着来。但丁尚彪从来不是那种容易满足现状的人。他知道,只要不甘心,就总有机会。
时间来到1980年代末,国内兴起了“赴日热”。当时的日本正值泡沫经济顶峰,街头电器随意丢弃,物质丰富得不像话。
丁尚彪收到一个朋友从日本寄来的信,信里写:“这边的彩电、冰箱,有人不要就直接扔街上,你捡回家就能用。”
就是这句话,彻底点燃了丁尚彪心里那团火。
他动了出国的念头。但问题来了,他不是大学生,没有单位推荐,更不懂留学程序。为此,他跑去找单位开介绍信,结果和领导大吵一架,干脆丢了饭碗。
他没有被吓退。反正也没啥可失去的了。
他和妻子四处借钱,借遍了亲戚朋友,东拼西凑,总算凑够了42万日元(2.1万元人民币),终于在1989年,拿到留学签证,飞往日本。
那年,他35岁,别人可能已经开始规划中年稳定的生活,他却从零开始,在另一个国度当个“黑工”。
刚到东京的时候,丁尚彪还抱有“留学梦”。他本来的打算是先读书,再找份正经工作。但现实没给他机会浪漫。
他申请的学校在北海道一个极偏远的村庄,交通不便,生活成本高,最关键的是——根本没啥打工机会。
他和同伴只好在一位校长的帮助下返回东京。但转学失败,他的签证也随之失效,从此成为非法滞留者。
换作别人,也许早就打退堂鼓回国了。但丁尚彪没走。他说:“来都来了,走什么走,咬咬牙先活下去。”
他开始在餐馆打工,洗碗、打扫、搬货,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他一天工作12小时起步,从清晨一直干到深夜,再沿着铁路走路回出租屋。
那个“家”,是东京一间不到十平米的房间,要和四五个同乡分住。睡觉打地铺,洗澡只能在厨房拿盆子凑合。衣服、鞋子、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是他从街头垃圾堆捡回来的。
这不是生活,这是硬扛。
这么多年下来,丁尚彪一直秉持着两个信念:第一,不偷不抢,靠劳动吃饭;第二,女儿不能跟着他受苦。
于是他把每月赚来的十几万日元(当时价值约合人民币六七千元)几乎全寄回家。他说:“我吃点亏没什么,孩子不能没书读。”
他在东京过着几近隐身的生活,却把女儿送到了美国念大学。女儿后来回忆说,“我爸爸是靠洗碗把我送出国的。”
更难得的是,尽管他是“非法滞留”,丁尚彪每年依然主动报税。
别人劝他说:“你干嘛自找麻烦?都没身份了,还纳什么税?”
他回答得很简单:“我做人有底线,拿了人家的钱,就该交人家的税。哪怕哪天出事了,起码能拿得出纳税单,证明我不是坏人。”
十五年里,他坚持交税,从不逃避。甚至还考了清洁技能证、日语能力证等一堆证书。有人说他傻,他笑着说:“留着吧,说不定有用。”
2004年,丁尚彪决定自首。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也干不动了,更重要的是,他想回国看看妻子,见见女儿。
他带着所有的纳税单和证书,走进东京入国管理局。他本以为会被关押、罚款,甚至遣送。
但出乎意料的是,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翻阅他的材料后,反而对他肃然起敬。他们说:“十五年,你一直是非法滞留者,却从不违法,税也一分不少。像你这样的人,我们尊重。”
就这样,丁尚彪不仅没有被处罚,还顺利获得临时居留许可,最终拿到合法身份。他凭的,不是关系,不是运气,而是十几年的良心和坚持。
他的事迹被一位纪录片导演拍成影片,在日本播出后,引发极大反响。几百万日本人看完后感动不已。
一个大学生在博客写下这样一句话:“这才是真正的勤劳者,一个值得尊敬的中国人。”
其实,丁尚彪的故事并不轰轰烈烈。他没有成功逆袭成企业家,也没有在媒体上露脸成“网红”。
他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人,用最笨的方法活出了最硬的骨气。
有人问他:“你有没有后悔过?”
他说:“没有。我不偷不抢,靠双手赚钱,能供孩子上学,让家人过得好,我认了。”
是的,我们都无法选择出生,但可以选择怎么走完这一生。就像富兰克林那句话说的:“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的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很多人一遇到困难就怪命不好。可你看丁尚彪,从底层干起,十几年如一日,连洗碗也洗得体面、有尊严,靠一沓纳税单赢得日本人的尊敬。这不是“鸡汤”,这是真事。
我们也许做不到他那样的坚忍,但至少可以记住:再苦的日子也不是尽头,再低的谷也有出口。怕的不是苦,而是放弃努力的心。
新浪新闻,《非法滞留者的尊严:丁尚彪在日十五年实录》,2005年。
日本NHK专题报道,《ナショナリズムを超えて:中国人労働者 丁尚彪の15年》,2004年。
来源:平原隐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