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弄不懂,车厘子和樱桃到底有啥区别,今天参加潮新闻‘钱报朋友圈’的活动,听完省农科院专家的分享,终于搞明白了。”
钱报朋友圈分享朋友圈,报料拿福利去圈子 >
“以前弄不懂,车厘子和樱桃到底有啥区别,今天参加潮新闻‘钱报朋友圈’的活动,听完省农科院专家的分享,终于搞明白了。”
“第一次品尝浙江产的车厘子,头回见识这么多的车厘子品种,钱报活动全场免费试吃,真是太宠粉啦!”
浙江新品车厘子甜品现场品鉴 记者 施雯 摄
今日(5月15日)午后的浙报大院门口,“潮咖”用户俱乐部里,潮新闻·钱江晚报的新老朋友欢聚一堂。
品尝着甜品、咖啡和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新品车厘子,在“钱报朋友圈”第一场读者见面会上,大家用舌尖邂逅美好的五月。
没能到场的读者
昨晚来电让记者帮忙现场提问
有人喜欢脆口的红肉车厘子,更多人偏爱口感软糯的黄肉车厘子。
也有人觉得,味道酸甜的车厘子更有风味,但大部分人还是喜欢纯甜口感的车厘子。
一次性品尝到七八种口味的车厘子品种,真是幸福感爆棚,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边吃边聊,听着专家的干货分享,收获满满。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樱桃育种吴延军博士 记者 施雯 摄
为了让潮新闻·钱江晚报读者实现“车厘子自由”,这两天,省农科院樱桃育种专家吴延军和课题组博士,几次驱车海宁杨渡科研基地,在试验田分批现采了不同品种的车厘子,带回院里冷链保鲜,保证大家能现场品鉴到最佳口感的浙产车厘子。
大家口中的车厘子,其实就是大樱桃,它的学名叫欧洲甜樱桃。
“虽然人家是舶来品,但在中国北方已安家多年,我们南方也可以种车厘子,而且物候期(成熟)比北方更早,如果大家要吃十分熟的车厘子,浙江地产绝对是首选。”吴延军说。
省农科院专家新品车厘子品鉴 记者 施雯 摄
有读者提问,既然车厘子南北方都能种,那把北方品种直接移栽到南方,是不是就能在家门口实现车厘子自由了?
通过多年努力,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了江南红、江南锦新品车厘子。
为什么不直接用北方品种,樱桃育种专家吴延军说:“南方冬季温暖、夏季高温高湿,降雨量比北方大,很多北方品种并不能完全适应南方气候,所以要因地制宜,选育适合南方栽培的车厘子品种。”
通过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浙江人其实已经在自家地里实现“车厘子自由”,全省11市现在都有浙江自育的新品车厘子种植。随着未来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相信本土车厘子的价格也会更加亲民。
今天的线下分享,现场座无虚席,有一些读者因时间冲突,遗憾没能到场,也让记者捎来了悄悄话。
比如,在杭州种小樱桃的农场主杨先生,昨晚特意打来电话,因为地里农忙走不开,希望记者帮忙现场提问专家,了解浙江车厘子栽培品种搭配、田间管理方面的情况,还希望能邀请到专家,来果园参观指导。
请读者放心,这些提问和热忱邀请,记者都已一一带到。
潮新闻·钱江晚报读者的现场分享 记者 施雯 摄
第一次读者见面会
如老友围炉般亲切
第一次读者见面会,“钱报朋友圈”的温情延伸至线下,在“潮咖”里汇聚成亲切的笑容和问候。
@日出日落、@我是咩咩咩、@湖心倚照、@麦克风MX翔、@陈去言……“钱报朋友圈”里的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原来你也在啊!”这句简单的问候在人群中此起彼伏,充满了偶遇老友的惊喜。就像读者@日出日落所说,“‘钱报朋友圈’最暖心的,是那份如老友围炉般的亲切感。”
见面会上,@日出日落和读者们分享了自己与“钱报朋友圈”的400多天,从咸鸭蛋实验到校园“明星鹅”,从阳台菜园到全家“组团”发圈,一年多来,274条“钱报朋友圈”的动态串起的生活碎片,有读者真诚的留言、有全家齐上阵的热闹,她说,在日积月累中,自己的文字功底也有所见长。
尤为难忘的是,当她和丈夫的作品首次同时登上报纸,当女儿参与“钱报朋友圈”活动赢得罗大佑演唱会门票,当近80岁母亲田间劳作的照片配以文字出现在《钱江晚报》上,这份喜悦与成就感,超越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畴。在现场,她也透露了一个小小的心愿,期待有一天全家齐聚“钱报朋友圈”。
很多人认识@湖心倚照,是从她在“钱报朋友圈”分享的“千花摄影”开始。她喜欢花,喜欢拍花,两三年时间拍了600多种花,几乎每天,她都会“钱报朋友圈”分享各种花,很快就拥有了不少粉丝,粉丝们在“钱报朋友圈”追着看更新,听@湖心倚照娓娓道来每朵花背后的故事。
记者 林云龙 摄
“这样的见面会多多举办”
后续活动小编已经在安排了
虽然小编和读者们的见面次数并不多,但像是许久未见的老友,在现场,每个小编的名字从读者们口中脱口而出,都特别亲切。
“钱报朋友圈”小编与读者们之间的这份亲切,源自彼此间的双向奔赴,对于这一点,读者@去陈言和@我是咩咩咩都有同感。他们说,每次在“钱报朋友圈”发帖,都很希望得到小编们的回应,而小编们的及时留言回复与亲切的互动,不仅是一份动力,也让读者们的心里多了一份记挂。
这次读者见面会,我们也想听听读者们对“钱报朋友圈”社群圈子和《钱江晚报》的意见建议。
@日出日落提出了几点真诚的小建议:希望“钱报朋友圈”能有一个固定时间在潮新闻客户端或《钱江晚报》上呈现,能够像父辈们以前收听广播天气预报一样,让这份期待如约而至;她还建议,能在“钱报朋友圈”个人主页上新增关键词搜索功能,“这样一来,在寻找以往生活碎片、灵感感悟时,能一键直达,告别翻找时的困扰。”
读者@麦克风MX翔建议,“钱报朋友圈”可以根据发帖数量和质量,每月评选出“钱报朋友圈”之星,既是对活跃圈友的认可,也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互动,分享生活点滴。他还建议,在潮新闻客户端或《钱江晚报》上推出“圈友”专访板块,让更多人来认识“钱报朋友圈”上有趣有故事的读者。
第一次线下读者见面会还没结束,大家已经开始期待今后在“潮咖”能有更多的线下交流分享活动。
品尝舌尖好物,分享美好生活,大家在现场呼吁,希望今后能跟读者多多互动,多举办这样的好物分享会。
读者的呼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已经加密排班,将陆续举办浙江精品枇杷、精品杨梅、端午专场精品蛋鸭土猪杂粮等线下分享会,“钱报朋友圈”一如既往地期待大家的到来。
钱报朋友圈分享朋友圈,报料拿福利去圈子 >
【怎么来“钱报朋友圈”发帖】
1)如果你是潮新闻的老用户
2)如果你是潮新闻的新朋友
3.点击浮窗蓝底白色符号“+”;
4.在新打开页面书写和贴图(图片最多9张);
5.选择圈子“钱报朋友圈”;
6.点击“发布”或“发布作品”,发圈成功,小编在后台就能看到您的分享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