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但也是荨麻疹(中医称“瘾疹”“风疹”)的高发季节。中医认为,春季风邪当令,人体腠理疏松,风、湿、热邪易侵袭肌表,导致营卫不和,从而诱发皮肤瘙痒、风团泛发。本文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实践,解析春季荨麻疹的防治策略,助您平稳度过“多风之季”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荨麻疹专病门诊 莫念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 钱方
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但也是荨麻疹(中医称“瘾疹”“风疹”)的高发季节。中医认为,春季风邪当令,人体腠理疏松,风、湿、热邪易侵袭肌表,导致营卫不和,从而诱发皮肤瘙痒、风团泛发。本文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实践,解析春季荨麻疹的防治策略,助您平稳度过“多风之季”。
为何春季荨麻疹高发
五大诱因解析
壹.
1 气候“过山车”
温度骤变:春季昼夜温差大,冷热交替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异常,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湿度波动:南方“回南天”潮湿、北方干燥多风,均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
2 过敏原“大爆发”
花粉:杨树、柳树、梧桐等春季花粉是主要致敏原,可随风传播数公里。
尘螨/霉菌:温暖潮湿环境加速尘螨繁殖,霉菌孢子随春风扩散。
3 免疫系统“敏感期”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更易对过敏原产生过度反应。
4 饮食“踩雷”风险高
春笋、香椿、野菜等时令食材含组胺或易致敏蛋白,可能诱发食物相关性荨麻疹。
5 情绪“过山车”
春季肝气升发,情绪波动易致神经内分泌失调,促进组胺释放。
中医视角
春季荨麻疹的三大病机
贰.
风邪袭表,营卫失和
经典理论:《黄帝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善行数变,与春季肝木之气相应,易致皮肤突发风团、游走不定。
症状特点:风团骤起骤消,瘙痒剧烈,遇风加重,伴鼻塞、打喷嚏等表证。
湿热内蕴,外发肌表
诱因:春季雨水增多,湿气困脾,加之饮食肥甘厚腻,湿热蕴结于内,透发于肌肤。
症状特点:风团色红肿胀,瘙痒灼热,多发于四肢躯干,伴口苦、大便黏腻。
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体质因素:素体血虚或久病耗伤阴血,春季肝阳升发过旺,血虚生风,肌肤失于濡润。
症状特点:风团反复发作,皮肤干燥脱屑,夜间痒甚,面色苍白,舌淡苔少。
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
叁.
西医治疗:快速控制症状
一线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副作用小且长效,建议睡前服用。
中药调理:辨证施治,扶正祛邪
风热型(风团鲜红、遇热加重):
推荐方剂: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苦参等),疏风清热,凉血止痒。
风寒型(风团苍白、遇冷发作):
推荐方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白芍、生姜等),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血虚型(迁延不愈、夜间加重):
推荐方剂:当归饮子(当归、川芎、生地、防风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春季预防指南
衣食住行全方位防护
肆.
1. 衣:透气防晒
· 选择纯棉透气面料,避免羊毛、化纤材质摩擦皮肤。
· 外出戴防晒帽、穿长袖,既防紫外线又减少花粉接触。
2. 食:低组胺饮食
宜吃:
苹果、梨、莲藕、鸡肉、粳米。
慎吃:
春笋、香椿、芒果、虾蟹、腌制食品。
3. 住:打造低敏环境
除螨三招:
· 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品
· 使用防螨寝具
· 保持室内湿度小于50%(空调除湿模式)
花粉防御:
每日10:00至17:00花粉浓度高峰时段关窗
使用空气净化器(HEPA滤网)
4. 行:科学外出
雨后外出:雨水可沉降空气中的花粉,此时过敏原浓度最低。
回家后:立即换洗衣物,盐水冲洗鼻腔(1茶匙盐+500ml温水)。
何时需要就医
伍.
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诊
风团持续超过24小时不消退。
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或腹痛等。
常规抗组胺药治疗3天无效。
春季荨麻疹的防治,本质在于调和人体与自然的关系——外避风邪,内调气血,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施治,结合科学护肤与情志调养,患者不仅能缓解症状,更能从根源改善体质,迎来真正的“春风拂面,一身轻松”。若症状反复或加重,请及时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更佳疗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
来源:凤玲